日前,主题为“长宁,倾听心声的城区”——第二届“长宁区社会心理服务月”活动圆满落幕。10月里,长宁区有关部门和区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会、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各街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持续开展了多场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心更安、家更馨、区更宁”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次面向社区居民的沟通创新实践,华阳路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将即兴戏剧中的“YES AND”法则引入心理服务中。
![]()
活动中,心理咨询师设计了一系列适合社区居民参与的互动环节,通过情景化、游戏化的方式,激发现场人员的参与热情,促进思维活化与情感交流,有效缓解老年群体的孤独感,帮助大家在互动中增强自信、增进彼此情感,提升社会参与度和生活幸福感。
为辖区内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深入探索和领悟亲子沟通艺术的机会和平台,天山路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举办了“从心解读亲子关系”的OH卡工作坊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心理咨询师通过OH卡这一专业工具,帮助家长在盲抽卡片、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孩子的理解,寻找被忽略的积极细节,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共同设定亲子目标。
![]()
让特色交流活动走进校园,新泾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以“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该如何引导”为主题,与辖区的家长共同开展交流分享。
活动中,心理咨询师通过模拟家庭场景,展示孩子与电子产品互动的常见情况,强调了家长引导的重要性。比如加强亲子沟通与共情,采用共情沟通方式,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通过自身榜样作用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信任。
活动现场,江苏路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为辖区的老年居民带来“巧手护脑绘温情,花语疗愈暖人心”主题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解锁“动手护脑”新技能,在花香与陪伴中缓解身体不适。
将“认知症预防”与“疼痛疗愈”巧妙融合,心理咨询师细心地为老年居民总结了4条“日常护脑止疼小建议”:每天5分钟手指操、疼痛时用喜欢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每周做1次简单手工、睡前5分钟深呼吸冥想等,做到让健康知识融入生活,让温情陪伴常伴左右。
![]()
为白领群体的心理健康注入新活力、助力提升中老年群体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在刚刚过去的10月里,一系列贴近广大居民和企业白领需求的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在长宁辖区有序开展,进一步深化了多元的心理服务内容与形式,有力推动社会心理服务的常态化、系统化发展,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心理支持,同时为营造身心健康、和谐友善的社区环境注入持续动力。

图片来源于上述街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
撰稿:闫 漫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