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釜山结束的中美元首会晤,全球市场松了口气,媒体纷纷高呼“关系回暖”,但真正懂博弈的人都明白:外交从来不是靠几句好话来维系的。不到24小时,中方的反应之快、立场之硬,让美方根本没有机会在“模糊地带”做文章。
![]()
前言
2025 年 10 月 30 日傍晚,韩国釜山的中美高层会晤落下帷幕,两国领导人围绕经贸缓和、区域安全等议题进行的 1 小时 40 分钟对话,为持续数年的双边紧张关系释放出阶段性缓和信号。
会谈结束后不足 3 小时,中国外交部官网便发布消息:国防部长董军将率团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第 15 次中国 — 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
![]()
这一时间安排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 从釜山到吉隆坡的飞行距离约 3000 公里,航班航程仅需 4 小时,中方防长的出访行程与中美高层会谈形成紧密衔接,间隔时间未超过 24 小时。
此次防长出访的行程细节在出发前已通过国防部渠道对外公布,除主持中国 — 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外,还明确列出将与出席东盟防长扩大会的美国、新西兰、泰国防务部门负责人举行双边会谈。
![]()
这一安排与中美釜山会晤中 “建立多领域常态化沟通机制” 的共识形成呼应,却又在行动上展现出更强的时效性。
国际问题专家注意到,美方在釜山会谈后曾通过匿名渠道释放 “经贸缓和不代表安全议题让步” 的言论,而中方防长的即刻出访,恰好形成对这一模糊表态的直接回应,通过多边场合的公开对话,将安全议题的沟通置于透明框架内。
![]()
行程衔接的背后是中方对议题连贯性的精准把控。釜山会谈中,双方虽就海事调查等交叉领域议题达成原则共识,但未涉及南海、区域军事部署等核心安全议题的具体细则。
董军防长的出访路线特意覆盖东盟核心成员国,而东盟国家正是中美安全议题博弈的重要观察方,这种 “经贸谈完即谈安全” 的节奏,避免了美方在议题转换中制造信息差,确保双边沟通在多领域同步推进。
![]()
东盟多边舞台上的安全议程推进
10 月 31 日上午,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内,第 15 次中国 — 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准时召开,董军防长与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哈立德共同主持会议,东盟 10 国防务部门负责人悉数出席。
会议伊始,董军便提出 “用东方智慧凝聚东方力量,以务实行动维护南海长治久安” 的倡议,明确中方愿与东盟国家携手打造更为紧密的防务安全合作体系,并具体提及 2027 年举办第二次中国 — 东盟海上联演的计划,这一倡议得到哈立德等东盟国家代表的公开响应。
![]()
在随后的议题讨论中,中方团队提交了《中国 — 东盟海上安全合作行动计划(2026-2028)》,其中详细列出联合搜救、反海盗演练、水文数据共享等 8 项具体合作内容,甚至包含针对南海争议区域的 “危机管控热线升级方案”。
这些内容与釜山会谈中 “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区域问题” 的共识形成呼应,却更进一步将抽象原则转化为可执行的合作框架。
![]()
东盟秘书处事后发布的声明显示,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将该行动计划纳入下阶段东盟防务合作优先议程,这意味着中方提出的安全合作框架获得区域内多数国家认可。
同日下午举行的双边会谈中,董军与美国防务部门负责人的会面持续 45 分钟,会谈地点被安排在东盟秘书处临时会议室,而非单独的双边会谈场地。
![]()
这种安排本身便传递出明确信号:中美安全议题的沟通需置于多边框架下,避免单边解读空间。会谈中,董军明确提及 “美方应停止在南海的频繁舰机抵近活动”,并拿出 2025 年以来美方舰机在南海的 127 次抵近数据,要求美方落实釜山会谈中 “避免区域局势升级” 的共识。
美方代表则回应称将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但未对具体行动作出承诺,双方的表态被完整记录在东盟防长扩大会的公开简报中。
![]()
军事能力展示与战略定力的双重支撑
中方在推进多边安全对话的同时,并未放松军事能力的常态化展示,这种 “对话与实力并举” 的姿态,成为防止美方钻空子的重要支撑。
就在董军防长出访吉隆坡期间,中国海军 055 型驱逐舰 “遵义” 号率领的舰艇编队正在南海开展实弹演练,演练科目包含防空反导、对海突击等实战内容,国防部官网实时发布了演练现场的高清图片,图片中清晰可见舰艇发射的新型防空导弹精准命中靶标的画面。
![]()
这种军事行动与外交行动的协同并非偶然。2025 年上半年,中国第六代战机技术验证机已完成首飞,第三款六代机的试飞片段也通过官方渠道公布,无尾翼隐身设计、双发动机布局等技术细节的公开,展现出中方在先进装备领域的研发进度。
与此同时,H-20 隐身轰炸机的相关技术参数虽未完全披露,但美国情报部门在 2025 年威胁评估报告中明确将其列为 “改变战略景观的装备”,承认中方已形成完整的 “核三位一体” 打击能力。
![]()
这些实力展示并非针对特定事件,却在中美会谈后的关键节点形成战略威慑,让美方难以在安全议题上作出背离共识的举动。
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军民融合领域的进展,这一优势成为战略定力的重要来源。2025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无人机、机器狗等前沿装备已实现规模化商用,仅工业巡检用无人机的年销量便突破 10 万台,这种 “军转民、民促军” 的良性循环,使得中方在军事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
美方,2025 财年导弹防御预算虽达 67 亿美元,但军工体系的垄断问题日益凸显,国会听证会曾曝光美军采购的普通衬套单价高达 9 万美元,而同类产品中方批发价格不足 10 美元。这种效率差距让美方在军备博弈中面临 “成本陷阱”,也削弱了其在安全议题上的议价能力。
结语
董军防长在吉隆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恰好概括了中方的整体策略:“对话是解决分歧的正道,实力是维护共识的基础。”
![]()
这种将外交沟通与实力展示相结合的做法,在中美会谈后的 24 小时内形成完整闭环,既落实了经贸缓和的共识,又通过多边安全对话与军事能力展示,压缩了美方在安全议题上的模糊操作空间。
东盟国家学者评价称,中方的行动逻辑清晰且连贯,避免了 “谈而不做” 或 “做而不谈” 的弊端,为大国间的议题衔接提供了新范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