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近期韩国社会正被飙升的食品价格推入焦虑漩涡!
![]()
- 社交媒体平台上满屏皆是抱怨之声:一份普通的外卖炸鸡标价竟高达3万韩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50元。曾几何时还能轻松享用的国民级美食,如今已变成需要精打细算后才敢下单的“奢侈品”。
- 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令人咋舌的是牛肉行情——国际市场上单价不足30元一斤的牛肉,在韩国本地超市里,国产韩牛却能卖出近500元一斤的天价!
![]()
- 这种被称为“韩牛”的肉类,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支撑如此惊人的定价?
- 被奉为象征的“爱国肉”
- 韩牛之所以能坐上价格神坛,并非其口感真的超凡脱俗,而是商业运作与文化心理共同打造的一场高端叙事。首先从情感切入,韩国长期推崇“身土不二”的理念,即人应食用本国土地所产之物,形成一种饮食上的民族认同感。
![]()
- 商家敏锐捕捉到这一心理,将本土牛肉命名为“韩牛”,并效仿日本和牛体系,建立了一套极为细致的等级划分标准,如1++、1+等评级,包装得如同顶级奢侈品,成功将消费韩牛与爱国情怀、身份品位深度绑定。
- 久而久之,韩牛不再只是食材,而演变为社交场合中的硬通货。每逢节日送礼,一盒精美礼盒装的韩牛比现金更具体面;家庭聚会若不上桌一块韩牛,仿佛就失了仪式感。
![]()
- 商务宴请中若缺少这道菜,会被视为对宾客的轻慢;就连总统主持国宴时也必须选用韩牛压轴,美其名曰展现国家尊严与民族自豪。
- 更为关键的是,韩牛产业链被少数大型财团牢牢掌控,从牧场养殖到终端销售几乎全链条垄断,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巨头手中,想涨就涨,毫无制约。
- 与此同时,进口牛肉受到层层限制,中小企业难以参与竞争,普通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高价现实。选择本土牛肉,实质上是在为“民族情感税”买单。
![]()
- 三大桎梏让民众难享平价肉食
- 为何韩国不大幅开放牛肉进口以缓解压力?并非没有尝试,而是背后有三重结构性障碍牢牢压制。
![]()
- 第一重是贸易保护壁垒。为维护本国农业利益,韩国设置了极高的关税与严格的进口配额制度。例如,超出配额的大米需缴纳高达513%的关税,部分淀粉类产品的税率甚至达到800%,几乎彻底封锁外国农产品进入渠道。
- 牛肉领域同样如此。尽管早在2008年便与美国达成协议,但韩国始终以防范疯牛病为由,禁止进口30月龄以上的美国牛肉。
![]()
- 美方多次抗议,指出韩国是全球唯一实施此类禁令的国家,若放开限制每年可增加数亿美元出口收益。然而韩国政府始终不敢松口。
- 2009年曾试图放宽政策,立即引发首尔大规模抗议示威,参与人数过万,甚至出现自焚事件,农民群体激烈反对,使得历任执政者对此议题望而生畏。
![]()
- 第二重困境在于农业劳动力枯竭。韩国国土三分之二为山地,可用于耕作或放牧的平原面积仅约1.8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首要任务是保障主粮供应。
- 雪上加霜的是,年轻人普遍不愿投身农业。相比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动辄高薪且工作环境优越,养牛被视为脏累差且收入微薄的职业。
![]()
- 目前全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比仅4%,其中超过一半年龄在65岁以上,平均年龄高达69岁。靠老年群体维持畜牧业运转,产能自然受限。
- 第三重压力来自成本持续攀升。由于人力短缺,养殖场不得不开出高于制造业的薪资吸引工人,直接推高运营开支。
![]()
- 加之韩国地域狭小,一旦遭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饲料运输中断、设施损毁维修等额外支出接踵而至。2022年全国牛肉总产量仅为70万吨,尚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自给率长期徘徊在30%以下,小麦更是低至2%。
- 即便政府提供补贴,比如每公顷小麦种植补助2500元人民币,但对于整体成本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
- 韩国人吃牛肉讲究场景区分
- 别误以为韩国人彻底告别牛肉餐桌。根据OECD统计数据,该国人均年消费牛肉达9.6公斤,是中国的两倍以上,也高于日本水平。
![]()
- 但其中暗藏玄机:他们实行典型的“双轨制”消费模式。
- 节庆送礼、重要宴请时,宁可咬牙掏钱购买韩牛来撑场面,这是关乎面子的刚性支出;而在日常饮食中,则转向价格相对低廉的进口牛肉。
![]()
- 即便如此,进口牛肉也不便宜,市面上能买到每斤60元左右的已是性价比优选。且因配额管控,供应量极其有限。即便顺利通关,还需叠加关税、检验检疫费及物流成本,最终售价远高于国际市场基准价。
- 归根结底,韩国人并非吃不起牛肉,而是承受不了贴着“民族标签”的韩牛溢价。一面是对传统的坚守,一面是现实经济的压力,最终只能采取折中策略。
![]()
- 从150元一份的炸鸡到500元一斤的牛肉,韩国食品价格畸高,实则是自然禀赋不足、产业结构失衡、贸易保护主义与消费文化共谋而成的复杂困局。
- 结语
- 韩牛既是本土农业的精神图腾,也是压在百姓肩头的沉重负担。政府意图通过保护政策维系产业命脉,却将全部代价转嫁给普通家庭,连买块肉都要反复权衡。
![]()
-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执意用高墙将餐桌与世界市场隔离,看似守护了民族产业,实则让更多人在物价重压下喘不过气。
- 你认为韩国这种“保护本土肉”的做法值得吗?如果你生活在韩国,愿意花500元购买一斤牛肉吗?
-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韩国消费者感叹炸鸡通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