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应急“最后一米”如何打通?湖北应急服务驿站里有答案

0
分享至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李俊峰 何宇

“提拔握压!”10月31日,在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蒿口村的广场上,几十位村民异口同声地跟着消防员念出使用灭火器的口诀。

这可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场发生在村民家门口的生动安全课。蒿口村环山而建,时下正值森林防灭火重点期,消防员们模拟突发山火,教大家操作风力灭火机。他们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救命的技能刻进大家的脑子里。

这样的场景,在蒿口村每季度都会上演。每隔半年,村里会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森林灭火或防汛“实战”演练。支撑起这“家门口安全感”的,是扎根在村头的应急服务驿站。

当日,2025年“新征程上看应急”央省主流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十堰市丹江口市,探寻湖北基层应急服务驿站守护“家门口”安全的那些事儿。


应急避险转移指引图

应急救援和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应急处突的“最先一公里”。

2024年,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探索建立基层应急服务驿站,将全省12个县市区纳入首批试点。2025年,丹江口市被纳入全省村级应急服务驿站建设试点,蒿口村成为试点之一,将应急服务驿站建在了村党群服务中心。站长由村党总支书记彭泽洪一肩挑。他形象地比喻:“和乡镇应急站相比,我们驿站更像是应急体系的‘神经末梢’,专攻‘打早打小’的初期处置;乡镇站则是‘区域枢纽’,负责专业救援。我们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把‘最后一公里’缩短到‘最后一米’。”

这个“神经末梢”可不是花架子。


应急服务驿站内应急救援装备

走进蒿口村驿站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防汛防火、医疗急救等5大类400多件物资码放整齐,专人管理。更显眼的是,门前停放的那台四轮山地越野摩托车和水泵,“这是我们的救援‘神器’,对付山火特别管用。”彭泽洪说。

十堰市应急管理局局长余绍朝介绍,十堰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灾害风险突出。该市将驿站体系和“吹哨人”机制深度嵌入群测群防体系,镇村干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依托驿站,履行“知险、查险、除险、叫险、避险、抢险”职责,实现了预警叫应、转移安置的高效协同,多起成功避险无一人伤亡。

丹江口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驿站作为应急前哨,在及时收集、上报村内灾情避免信息延误的同时,破除了县级、乡镇级应急力量到村“距离远、响应慢”的桎梏,实现了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同时,通过驿站集中储备灭火器、急救包、手电筒、防汛沙袋等基础应急物资,配备破拆工具、扩音器等简易应急工具,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灾时无物资、应急无工具”的被动局面。

驿站不仅是物资仓库,更是培训基地。依托驿站开展常态化应急知识培训和小型应急演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掌握防火、防汛、防溺水、消防疏散、地震避险、应急救护等实用技能,变“被动等待救援”为“主动防范风险”。对于初期火情、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局部内涝等小型突发事件,驿站能够快速组织先期处置,防止“小险拖成大灾”;在重大灾情面前,驿站又承担起现场协调、信息报送、群众转移等关键职能,成为上下联动的枢纽节点。

40分钟内扑灭山火见证应急速度

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实战来检验。今年7月12日下午3时,一次“考验”不期而至。

蒿口村护林员巡山时发现山腰冒烟,他第一时间将火情警报传回驿站。应急预案立即启动!3分钟内,首批5名队员骑着山地摩托,带着装备冲往现场。8分钟内,第二批15名队员增援到位。与此同时,村里的“云广播”响起,组织周边村民紧急疏散。

由于村级队伍反应神速,有效控制了初期火势。待镇消防站支援力量在20分钟内赶到时,火势已基本被掌控。从发现到完全扑灭,全程不到40分钟,过火面积不足1亩,无一人伤亡。


视频监控平台可实时查看现场

今年9月12日,蒿口村5组一户村民根据平时村里培训时教授的自然灾害征兆知识,发现自家房屋山后有塌方风险,于是上报驿站。他被第一时间安全转移至村里一处应急安置点,平日那里是民宿,环境舒适,水、电、空调等一应俱全,遇到紧急险情时便成为应急安置点。遇到险情时,一旁的农家乐就变身受灾群众的“应急食堂”。


民宿可根据需要变身急安置点

“这就是‘小灾自救,大灾支援’。”彭泽洪的话语中带着自豪。

丹江口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该市被纳入全省村级应急服务驿站建设试点范围后,该市级财政先期投入300万元专项保障资金,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启动。丹江口市计划于2025年12月底前,在111个村(社区)全面建成应急服务驿站,实现“村村有站点、应急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努力将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守护群众安全的坚实防线。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村级驿站的常备应急队伍是一支30人的复合型队伍,包括村干部5人、民兵8人、退伍军人3人、乡村医生2人、护林员4人、志愿者8人。在组织架构上,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下设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当接到村民求助或上级预警后,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响应程序。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当地明确了具体的时间标准:医疗急救类15分钟内到达现场,火灾类10分钟内出动,自然灾害类20分钟内完成危险区域巡查。这些标准通过反复演练不断优化,确保响应效率持续提升。

应急服务驿站正在全省“生根发芽”

基层应急,不仅靠人力和装备,更靠“智慧”。

在六里坪镇应急指挥中心,一块大屏接入了公安、水利、林业等12个部门的数据,宛若全镇的“智慧大脑”。这套系统上接市县,下连各村。在蒿口村应急服务驿站,也设有视频调度平台,遇到突发险情时,可从村里直接联通镇、市应急指挥平台,实时上传险情,会商调度。

六里坪镇党委书记张俊涛介绍,以地质灾害预警为例,安装在危险点的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一旦超过阈值,系统自动告警,地图上立刻红、橙、黄三色闪烁,预警信息通过手机APP、微信群、“云广播”等手段,5分钟内就能传达到每家每户。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应急组织分布图

今年6月15日,系统监测到马家岗村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暴雨橙色预警自动发布。六里坪镇应急指挥中心瞬间启动响应,“云广播”通知群众准备转移。5分钟后,现场核灾的信息员报告发现滑坡迹象,指挥中心立即调度镇应急分队和周边3个村的应急力量奔赴现场。30分钟内,危险区18户42人全部安全转移安置。整个过程通过视频实时指挥,协同高效,无一人伤亡。

所有制度的完善、科技的加持,最终都落在一个“人”字上,落在村民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上。

一位村民对去年夏天发生在自家的那件事记忆犹新。当时,他正在家做饭,忽然闻到煤气味,赶紧给驿站打电话。才3分钟,站长就带着救援队员跑来了!关阀门、开窗户、用仪器检测,最后还给他家换了根新管子。他感慨道:“这驿站不是‘摆样子’,真能帮上大忙,关键时刻能救命!”


开展应急安全知识培训

如今,在湖北,这样的应急服务驿站正在各地“生根发芽”。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集安全宣传教育、风险隐患巡查、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上报、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应急服务驿站202个。这些驿站在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已成功处置初期险情近百起,安全转移群众数千人,多个高效有序的成功避险案例获得了应急管理部的通报表扬。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极目新闻 incentive-icons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335466文章数 9429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