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届中国航空数智能力建设及工艺设备博览会在位于西咸新区西安临空会展中心落下帷幕,3.5万平方米的展馆内,航电系统模型、精密航空零部件等展品吸引了230家参展企业的目光。活动期间,西咸新区法院组建的法治服务团队走进博览会现场,把定制化司法服务送到企业身边。
“我们公司主要经营航空零部件加工,之前签合同没注意保密条款,差点吃了亏,想要咨询下供货合同怎么签更加合规。”来自浙江的某参展企业业务员来到“法律服务工作站”前咨询,法院干警随即针对企业差异化需求展开讲解:“你看这里,明确了保密义务的范围和违约责任,下次签合同可以对照着加进去。”
“我们刚跟中国企业谈妥合作意向,想来咨询跨境法律适配问题,没想到法院服务这么专业及时,让我们在华合作更有底气了。”法国法孚集团(FivesGroup)的参展代表表示。
不远处,厦门某航空科技公司的法务专员正为维权成本发愁:“现在商业秘密鉴定费动辄几十万,企业实在扛不住。”法院干警立刻给出解决方案:“控制商业秘密的维权成本,一要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先证明秘点具备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侵权证据可以申请法院调取;二要精准确定秘点,聚焦核心技术参数,避免推高鉴定费;三要审查鉴定必要性,侵权行为明确时可免除鉴定环节。”细致的解答为法务专员打开思路:“原来还能这么节省成本,真是帮了企业大忙!”
展馆内,类似的场景不断出现:有的企业代表拿着被“仿界面”的航电系统软件截图来咨询侵权认定、有参展商咨询劳动争议问题,干警们一边耐心解答,一边递上法律指引手册,一天下来,为国内外展商、客商提供商事、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咨询和纠纷提供法律指引300余次、发放手册400余份。“以前总觉得法院是‘事后救火’,没想到来参加展会的同时还能提前防风险、现场解难题。”一位参展企业代表感慨道。
良好的服务效果背后是西咸新区法院的精心准备。展会前,法院成立了由商事与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骨干组成的“司法助力航空盛会”法治服务团队,围绕参展企业与展出内容,服务团队通过与主办方、参展商深度沟通、征集需求,精准识别出航空智造领域在设备采购、技术授权、供应链协作等环节的潜在法律风险,为不同规模、处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勾勒出清晰的法律需求“画像”。
此外,还同步印制《临空经济商事活动风险提示书》《知识产权宣传手册》等高频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合页,真正实现“风险防控在前,方案适配行业”的服务初衷。
法治是航空智造产业“飞得更高”的隐形翅膀。这场博览会上,西咸新区法院用“零距离”的现场服务,把司法保障送到企业需求最前沿。未来,西咸新区法院还将持续延伸审判职能,以更贴企业、更接地气的服务,为新区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