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5月22日,新疆石河子,一位身穿旧式八路军军装的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他叫向多本,116岁,红军老战士,参加过长征,受过枪伤,挑过磨盘,经
历过雪山草地的生死劫难。
他的离世并没有在全国掀起浪潮,但在熟悉他的那片土地上,却引发了很多人热泪盈眶。63岁结婚,65岁当爹,116岁高龄离世。
这不是哪个影视剧里的情节,而是这个湖南石门老人的真实人生。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耀眼头衔,却用一生诠释了“忠诚、坚韧、质朴”四个字。
![]()
他活过了清末、民国、新中国,见证了整个中国百年的巨变。可他是怎么活到这么大的年纪的?他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个曾经以乞讨为生的穷孩子,是怎么走进延安、踏上长征、最后在新疆扎下根的?这背后,有太多故事值得我们讲一讲。
1888年,湖南石门县河口乡,一个几乎没有人记得的小地方,那年出生了一个瘦弱的男孩,取名向多本。没念过书,没穿过新衣,小学门都没摸过。
![]()
他的童年,几乎是在讨饭和给地主家挑粪、搬柴中过来的。16岁那年,他开始给地主家打短工,干的是最累的挑夫活儿,一干就是30年。
走南闯北,天不亮就起,半夜才敢歇。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47岁那年,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参军。
1935年,红二、六军团路过石门。向多本看着队伍从村外路过,眼里放光。他问清楚是干什么的,二话没说就想报名。军官一看他年纪太大,开始是拒绝的。
![]()
但红军首长王震听说他没家没亲、靠乞讨混口饭吃,心里一软,拍板答应了。就这样,47岁的向多本成了红军的一员,被分到了后勤部,当了一名炊事员。这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当年长征,红军需要翻越雪山草地,物资紧缺,条件极苦。向多本个子高、力气大,被安排挑着一个80斤重的石磨跟着部队走。别小看这石磨,没有它,战士们连面都磨不了。
过草地那几天,向多本实在扛不住,饿得昏倒在地。正好贺龙路过,看到他脸色发青,赶紧让人炖了锅马肉汤喂下去,这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
他不是前线的战士,可他从来没躲过哪一次苦。身边年轻的战士饿得吃草根,他就偷偷省下自己的口粮,留给他们吃。他说:“我老了,命不值钱,他们还年轻。”
就是这么个炊事员,1938年在山西汾阳的麻家寨战斗中,也没躲过枪林弹雨。左臂中弹,手指从此再也伸不直。可他从没向组织提过一句要求,反而咬着牙继续干活。
战火停息后,向多本随着王震部队去了新疆。在那里,他负责359旅的后勤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到了1951年,他已经63岁了,身边的战友都成家了,组织上也开始操心起他的婚姻大事。
![]()
这时候,王震夫妇和贺龙外甥廖汉生,一起牵了线,给他介绍了一个比他小30岁的缝纫员陈玉华。刚开始,陈玉华也犹豫,觉得这老头年纪太大了。
可向多本不急,自己种菜、做饭、挑水,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不说情话,但一句话把人打动了:“我这辈子没家,想有个能一起种地、过日子的人。”
陈玉华点了头,两人就这么成亲了。婚后第二年,陈玉华怀孕了。当年65岁的向多本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向红,笑得像个孩子。
![]()
邻居们都说:“你这把年纪当爹,还能行吗?”他笑着说:“我身体比小伙子还硬朗。”三年后,儿子向计青出生,一儿一女,家庭圆满。
他从不让孩子觉得他是个“老父亲”。白天种菜养鸡,晚上辅导功课。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个红军,但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1966年,向多本78岁,从新疆军区离休。组织多次劝他留在城市,安排个轻松岗位,他没同意。他说:“我当了一辈子兵,现在就想种点地,喂喂鸡。”
![]()
他带着老婆孩子回湖南老家,在石门县定居。白天种菜,晚上读报,闲时教孩子们唱红军歌。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洗脸、刷牙、擦鼻孔、揉眼睛,整整一个小时。
吃饭只吃两顿,早上是面条加鸡蛋,中午是米饭加点肉菜,晚上从不吃饭。猪肉、鸡肉、鱼肉换着来,从不沾牛羊肉,不吃油腻。
105岁那年,他自己决定戒烟戒酒,说是“活够了就戒戒看”。结果这一戒,就又活了十几年。百岁之后,他身体还硬朗,每天能自己走路,还能翻土种菜。
![]()
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也好,记忆力惊人,能背出毛主席的《长征》诗。他常说一句话:“无灾是福,无病是命。”日子过得安稳,心态也特别好。
2004年5月22日晚上11点,他吃饭时突然卡住,送医抢救无效,医生诊断为“寿终正寝”。他走得很安详,连医生都说,这是“最自然的结束”。
临终前,他交代得清清楚楚,丧事从简,骨灰不留,穿着八路军军装走完这一生。他去世后,石门县为他修建了纪念馆。
![]()
但他的子女说了一句话:“爸从来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他说他只是活得久一点。”可是,谁都知道,116年,他不是靠“熬”过来的,是靠坚持、靠清苦、靠一口气,一口气撑完了整整三个时代。
向多本这一生,干过挑夫,做过炊事兵,打过仗,扛过伤,种过地,养过鸡。他没说过大话,也没喊过口号,但他用116年,活成了一段历史。
向多本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最不普通的年代,做出了一辈子都不后悔的选择。而这选择,成就了他后来的一切。他是中国人该有的样子,是我们永远该记住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