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街头近期再度被人群填满,数十万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举着《托拉》经卷标语走上街头,用声势浩大的集会抗议政府拟取消神学院学生兵役豁免的计划。
这场被外界称为“百万大游行”的抗议活动,几乎集结了所有极端正统派宗派势力,从主干道到宗教街区,人群绵延数公里,城市交通一度陷入全面瘫痪。
而这背后,是最高法院裁决引发的连锁反应,更是以色列宗教传统与国家义务的激烈碰撞。
![]()
这场大规模抗议的直接导火索,是2024年6月以色列最高法院的一项关键判决。当时法院一致裁定,结束自建国初期延续至今的神学院学生兵役豁免制度,要求极端正统派适龄男性依法服兵役,还下令冻结拒绝服役学生所属神学院的公共资金。
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加沙战事持续下,大量士兵阵亡而宗教学生免于兵役,这种“涉及生命的歧视是最严重的不公”。
要知道,极端正统派约占以色列人口的14%,当时约有6.3万名全日制研习《托拉》的男子享有豁免资格,而建国初期这一数字仅为400人,如今已扩大百倍。
对他们而言,研读《托拉》是数百年传承的宗教生活核心,被迫入伍等同于威胁其信仰根基。
8月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耶路撒冷一所神学院的两兄弟因拒绝服从征兵令被逮捕,消息传出后,数百名同社群民众立刻聚集到警局外抗议,举着“《托拉》就是我们的武器”的牌子静坐示威。
矛盾的激化离不开当下的战争背景。以色列目前南北两线均面临威胁,加沙战事未息,北方与真主党几乎每日交火,军方急需增补约1.2万人的兵力。
这种情况下,普通家庭子女接连奔赴前线,而极端正统派却继续享受豁免,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满。
![]()
近几个月来,已有近7000名极端正统派男性被列为逃兵役者,其中约900人被逮捕,这也成为抗议活动的重要诉求之一。
更棘手的是,这一争议直接引爆了政治危机。内塔尼亚胡的联合政府长期依赖沙斯党和联合妥拉犹太教党(UTJ党)的支持,两党在议会共占18席,对维持执政联盟多数地位至关重要。
他们将豁免制度视为政治底线,坚称“持续研读《托拉》本身就是保卫以色列的方式”。沙斯党领袖阿里耶·德里曾公开宣称:“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以色列人民停止研读《托拉》,历史上每个尝试这样做的人都失败了。”
为化解危机,内塔尼亚胡曾推动恢复2022年的一项折衷法案,拟设定有限征召比例与财政惩罚,但该方案因制定于战前,被批评者指出无法应对当前严重的兵力短缺。
更糟的是,7月宗教政党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已因不满政府未兑现豁免承诺,宣布退出执政联盟,辞职信在48小时后生效。
虽然退出后执政联盟仍有61席勉强维持过半数,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根基已明显动摇。 军方对此也顾虑重重。
![]()
极端正统派遵循严格的宗教律法(Halakha),饮食、作息、礼拜都有特殊规范,大规模征召后,如何在军中保障这些需求成为难题。
欧洲血统的极端正统派精神领袖多夫·兰多甚至公开表态:“当局将面对一个团结一致、为灵魂而战的全球极端正统派犹太教。”
如今距离议会休会期越来越近,若政府无法在此前提出新方案,最高法院的裁决将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年轻哈雷迪男子可能被迫走向军营,而极端正统派政党也放话称,不排除进一步采取政治行动。
以色列的兵役争议本质是传统与现实的碰撞,既关乎宗教信仰的传承,也涉及国家责任的分担。
为应对中东紧张局势,美国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从亚太调至阿拉伯海,原本驻扎北欧的 “杰拉尔德・R・福特” 号航母也紧急调头奔赴红海。
![]()
这些部署一方面是为阿拉伯联军提供军事支撑,另一方面是威慑伊朗、胡塞武装等势力,同时保障红海航运和地区盟友安全
尽管目前僵局难解,但社会分歧的化解终究需要平衡与包容,唯有在传统与义务间找到共识,才能避免更大的社会撕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