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国将领曹浩森晚年在台湾的房间中,一位拜访者曾见他独坐书房,手中不停摩挲着一枚早已失效的西北军徽章。这位出自江西都昌、先后留学日本振武学校与陆军大学的军人,曾是冯玉祥老西北军麾下运筹帷幄的总参谋长,最终却选择站在了蒋介石一边。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之后,这位已经看过太多人间冷暖的老将不知最后时刻心情是如何的呢。
![]()
风起西北
曹浩森与西北军的缘分始于1925年。
当时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曹浩森经过江西军阀李烈钧的推荐,他受到了冯玉祥的盛情邀请出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参谋处处长,后来因为才能出众继而升任参谋长。而这位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侍卫副官的日本陆海大学毕业生,很快在西北军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
1926年冯玉祥赴苏联考察期间,西方列强策动“讨赤盟军”五路大军进攻冯玉祥部。此时初担大任的曹浩森指挥国民军撤退至南口,构筑工事顽强抵抗三个多月,虽然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但这场战役有效钳制了北洋军阀兵力,为北伐军的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在五原誓师后,西北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曹浩森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也一度成为西北军中仅次于冯玉祥的二号人物。
弃冯投蒋
冯玉祥后来选择了蒋介石,但是二人的蜜月期很短暂,随着蒋介石与冯玉祥关系恶化,曹浩森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蒋介石早已注意到这位军事才能出众的将领,老蒋先后试图通过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建设厅厅长等方式进行拉拢,但曹浩森念及与冯玉祥的旧情,两次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
1929年,当曹浩森随冯玉祥赴太原与阎锡山商议反蒋事宜时,阎锡山竟将冯玉祥软禁于五台山。担心自身安危的曹浩森选择了“溜之大吉,跑到了南京避难”。此时蒋介石非但没有为难他,反而任命他为军政部陆军署署长,自此,曹浩森正式归入蒋介石麾下。
曹浩森作为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将领,他非常明确的认识到蒋介石所掌控的南京政府显然比西北军这类地方军阀提供了更稳定的军政平台。
![]()
老蒋当年是玩过股票的,他的投资一向追求超高回报。这一次曹浩森立场的转变,很快让蒋介石获得了丰厚回报。当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的部队一度处于劣势时,曹浩森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了“迅速进攻”、“重点突击”的战略战术。
曹浩森凭借对西北军将领的深入了解,针对宋哲元、孙良诚等旧部制定了精准的应对策略,帮助蒋系部队很快占据了主动权。最有意思的是,曹浩森还成功说服了孙连仲等西北军将领归顺蒋介石,进一步瓦解了反蒋联盟的势力。
![]()
封疆大吏
在追随老蒋之后,曹浩森的角色也逐渐从军事智囊扩展到封疆大吏。他自1931年起历任军政部常务次长、政务次长等职,执掌军政部长达十五年之久。
1942年,曹浩森回到家乡江西,出任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主政江西期间,他提出“树立政治风气、提高工作效率、督导地方自治”三大任务,积极维护地方教育,曾急电蒋介石制止国立中正大学迁址,为江西高等教育保留火种;他还发动“一县一机”募捐活动,筹得法币两千余万元支援抗战。
![]()
曹浩森在主政江西期间,他一直以“文王政治”而自居,号称自己从来没有处决一人,更为难得的是他拒绝提拔亲属,这倒是跟民国时期那些手握重权之人大为不同。
1949年,曹浩森再一次追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三年后他因胃癌在台北逝世。回望曹浩森的一生,他从西北军的智囊核心,转变为蒋介石倚重的军政大员,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民国时期职业军人在理想与现实、忠诚之间的不同选择和挣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