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停用微信账号的青年编剧 “古二”(程骏年)突然在社交平台抛出猛料,几段王家卫、秦雯与他的聊天记录直接把《繁花》剧组拽进话题中心。除了说自己写了大量重头戏份,聊天里还藏着句耐人寻味的评价:王家卫说游本昌 “不是省油的灯”。
![]()
这话要是安在别人身上,说不定得闹点不愉快,但主角是游本昌—— 这位90岁还能在荧幕上 “杀疯了” 的老艺术家,早在2024年接受央视网采访时,提起和王家卫合作《繁花》的经历,眼睛都亮着光:“太幸福了,88岁还能有人找我拍戏”。
一边是导演私下里的“特殊评价”,一边是演员真心实意的幸福感,这反差里藏着的,正是《繁花》最动人的表演密码。
![]()
爷叔一出场,全剧气场都稳了
《繁花》里的爷叔是个“凭空造出来” 的角色 —— 原著里压根没有,可游本昌一演,观众都觉得这老爷子肯定在上海老弄堂里真实存在过。作为阿宝的 “引路人”,他的戏份每一段都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初登场时,阿宝刚遇车祸乱作一团,爷叔一句“阿宝不会死的”,声调不高却自带定海神针的气场。
等到教阿宝做生意,那句 “男人要有三个钱包” 的名场面,更是把老江湖的通透演到了骨子里:“第一个是你实际有多少钱,第二个是你的信用能调动多少钱,第三个是人家认为你有多少钱”。
![]()
说这话时他靠在椅背上,眼神慢悠悠扫过阿宝,嘴角带着点似笑非笑,把那种 “见过大风浪” 的松弛感拿捏得死死的,观众的眼睛压根挪不开屏幕。
最绝的是细节戏。爷叔回27号外贸大楼问 “老姜呢?”,听到 “死脱了” 的回答,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原本带笑的眼神瞬间掠过一丝落寞,可眨眼间又恢复平静,转而问 “我寻金花”。
就这短短几秒的表情变化,把岁月沧桑藏进了无声里,多少观众说这一段看哭了,直言 “游本昌一出场,整部剧的层次都拉高了”。
![]()
还有次教汪小姐写检讨书,游本昌一秒就能进入状态,抬手、蹙眉、说话的语气,让屏幕前的人都跟着紧张,仿佛自己正被爷叔盯着改稿子。
要知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快90岁的他把宾馆房间改成了戏里办公室的格局,让助理架着机位反复练习,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就为了改掉话剧表演里肢体太活跃的习惯。这份较真,才有了荧幕上浑然天成的爷叔。
![]()
从济公到爷叔,“戏痴” 的六十年
谁能想到,这个凭爷叔圈粉无数的“90后老艺术家”,早在1985年就靠济公成了顶流。当年《济公》里 “一半脸笑一半脸哭” 的名场面,至今没人能超越;为了拍吃肉戏,吃到变质的臭肉也硬撑着演,直到导演喊停才赶紧吐出来。
可鲜有人知,在演济公之前,游本昌跑了三十年龙套,演过七八十个“佐料角色”,甚至在话剧《大雷雨》里专门 “演雷声”—— 后台用道具模仿远近不同的雷声,愣是让外国剧团代表专门跑到后台一探究竟。
![]()
他常说老师当年的教诲:“不要当明星,要当艺术家”,这份信念让他在沉寂的岁月里也没怠慢过任何一个小角色。
2010年为了排话剧《弘一法师》,他卖掉北京的房子当 “北漂”;2023年在《少年歌行》里演忘忧大师,戏份不多却凭一个眼神被夸 “撑起半部剧”;拍《繁花》时,他每天最早到片场,没自己戏份也坚持给胡歌搭戏,近10小时工作时长从不喊累。
![]()
“不省油” 的真相,是热爱不褪色
至于王家卫说的“不是省油的灯”,后来有人扒出来,居然是因为游本昌爱发朋友圈,跟年轻人一样追潮流。可在游本昌这儿,这份 “不省油” 不过是对表演的较真。
他不觉得王家卫的 “挑剔” 是折腾,反而当成拉高自己的动力,直言这种相互成就的合作 “真是美呀”。
就像他在颁奖礼上接过奖杯时,故意做了个“沉甸甸往下坠” 的动作,逗得旁边的张凯丽跟着模仿 —— 这份幽默和通透,正是六十年演艺生涯炼出来的底气。
![]()
88岁还能接到爷叔这样的好角色,对他来说不是 “幸运降临”,而是 “厚积薄发”:“运气来自根基,我的根基就是对表演的热爱”。
如今再看《繁花》里的爷叔,那些藏在眼神里的故事,那些融在台词里的通透,哪里是演出来的,分明是游本昌自己的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