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美国农业媒体披露,中国中粮集团采购了三批新季美国大豆,这是今年美国收获季以来中国企业首次下单。此消息一出,美国国内一阵欢腾,有人甚至认为中美贸易关系终于迎来转机。美方官员更是连夜放话,称中国这次采购是“迈向全面合作的一大步”。
![]()
然而,特朗普刚想捧杯庆功,国会参议院却不干了。当天傍晚,《2025财政年度持续拨款与延长期限法案》在参议院被45名议员投下反对票,当场流产,联邦政府再次陷入停摆危机。
![]()
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
要知道,这次中国购买美国大豆并非临时起意,更不是出于什么慈善。它的出现正值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刚刚结束,中国出手下单,无异于一次外交信号弹。外界普遍认为,中方是给美方释放一定的善意,也是看美国能作何退让。
细看中美大豆贸易的过往脉络,可见这次订单背后颇有玄机。2018年特朗普挑起关税战后,中国曾全面叫停美国大豆进口。
当时,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份额一度超过28%。而被中国停止购买美豆时,美国农场主直接破防,仓库大豆堆积如山,出口急剧萎缩,一年之内出口份额跌至11%。
![]()
美国大豆堆积如山
为了应对断供,中国迅速重构大豆供应链,巴西一跃成为最大供应商。然而,靠巴西单边供货也带来了新问题,涨价。今年初以来,巴西对华出口价格暴涨近80%。在大宗商品市场,这种涨幅几乎等于敲诈。
![]()
![]()
巴西粮食港口
中国这次选择在谈判结束第一时间恢复美豆进口,看似是对美释放善意,实际上也是在给巴西一记警告,你并不是唯一的选项,趁火打劫没出路。中方用实际行动告诉全球市场,价格要服从规则,合作也要讲平等。
不仅如此,财政部长贝森特还透露,中国不仅下了当前三批订单,还承诺未来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美豆,这意味着至少7500万吨订单被写入了谈判中。这一数字对美国农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可即便如此,美国的农场主们也并不完全乐观。
![]()
美财长贝森特
不少农场主对媒体表示,即使中国买了大豆,他们依然处在亏损边缘。首先,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利润几乎不够运输成本来得多;其次,订单虽多,但集中在短时间内交付,物流能力达不到交付水准;再者,南美产能逐年扩大,美豆的竞争优势正在流失。
也就是说,这场交易更像是一场战略意义的互补。中国借美豆之手,一边应对价格疯涨的巴西大豆价格,一边对美缓和态势。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美国能维持当前姿态,不出尔反尔。
因此中国采购大豆设置了明显的时间差——货物12月装船,明年1月交付。这段时间并不短,足够美方露出底牌。如果美方在此期间再次翻脸,中国有充分理由取消装运,这叫“给你台阶也留后手”。
但就在美国农业圈开始幻想“大豆奇迹”的时候,参议院突然否决了特朗普的预算案。这项法案原本连带拨款与延期机制本应成为维持联邦政府运转的过渡条款,结果被突然否决,让人反应不过来。
![]()
美国参议院大楼
国会预算办公室事后发出预警:如果政府持续停摆,美国经济短期损失或高达140亿美元。这是个不好的预兆,预示着中美贸易的前景堪忧。
![]()
美政府停摆以致30天
民主党这时候动手,背后有较为深层次的意义,特朗普上任后,极力的边缘民主党派系,不仅废除了拜登的多项政策,还在一些关键议题例如贸易,移民,预算等方面绕过国会直接执行相关政策,所以民主党对此在补款案上做文章,也是一种政治报复。
![]()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原本希望通过对华谈判成果提升执政形象,拉动农业州支持率,现在看来,这场算盘打得并不顺利。中方给了“买豆”这个面子,但美国国内政治依旧纷扰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恢复了美豆采购,但在核心战略资源上却毫无让步。特别是在军用稀土领域,中国依然保持出口控制状态。换句话说,核心牌没动,外围盘适当的调整了一下。
![]()
中国稀土矿场
中国这一手,既保住了主动权,也留了回旋余地。可惜,特朗普还没想清楚,就被45票挡在了下一回合的门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