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水丹霞旅游区”的独特禀赋,贵州赤水正以“世界一流的竹海观光与文化体验地、生态观光与康养旅居目的地”为总体定位,全力推进世界级景区建设。而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一张覆盖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作为坚实支撑,通过对外畅联、对内贯通的交通规划,破解旅游发展瓶颈,释放世界级旅游资源的魅力。
![]()
对外交通:构建快速便捷的“外联动脉”
为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贵州省域的深度衔接,赤水将对外交通作为突破发展的关键抓手,多维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航空领域,赤水近期依托茅台机场、遵义新舟机场,融入贵州“支支串飞、干支联动”的航空网络,并开通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茅台机场、新舟机场直达赤水的旅游大巴车和“小车小团”,打通游客空中抵达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推进与泸州的跨省交通协作,充分借力泸州机场,并重点支持赤水通用机场建设,完善赤水航空设施支撑,为游客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出行选择。
铁路方面,赤水瞄准“1.5小时交通圈”目标,依托规划预留的渝毕城际高铁和泸遵铁路廊道,力争实现与贵阳、成都、重庆、遵义等核心城市行车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强化与重要经济圈和旅游城市的快速联系。尤为关键的是,规划设置于天台镇的泸遵高铁和渝毕城际高铁赤水站,将被打造为旅游交通集散门户,凭借其便捷的换乘功能,承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源,实现游客高效、安全的集散转运。
公路建设则聚焦“扩容+新建”,进一步织密对外联系网络。其中,G4215蓉遵国高赤水至仁怀段扩容工程将显著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渝赤叙高速公路建设将连通长期、旺隆、葫市、复兴、天台、大同等6个乡镇,强化赤水市域横向交通联系并拓展对外通道。此外,赤水还力争新建月亮田至丙安段高速公路,通过多线路布局,让赤水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外部客流。
对内交通:打造全域覆盖的“内畅网络”
如果说对外交通是“外联动脉”,那么对内交通就是“内畅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游览体验。赤水以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通过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构建区域骨干公路网,同步推进乡道、村道的新建与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世界级旅游景区的通达性。
重点道路的提档升级是对内交通建设的核心。赤水着力推动G546、S525、S524等道路的瓶颈路段改造,其中S524陛诏至踏水桥公路改扩建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工程实现了风溪河谷和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联通,形成连接四大景区的旅游环线,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赤水市旅游的“尽端式”交通弊端,让游客能够实现“一站式”游览多个核心景点,提升旅游的连贯性和舒适度。
围绕世界级景区建设,赤水规划了一系列支撑性公路项目,包括G546赤水市百鱼壕(川黔界)至复兴段、复兴至丙安历史文化名村、丙安历史文化名村至元厚(县界)等路段的改扩建及路面改造工程,S525复兴至两河口、两河口至篾厂(黔川界)等路段的改扩建及品质提升工程,以及S524两河口至回龙村公路改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赤水市域内的交通路网,实现景区、乡镇、村落的无缝衔接,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赤水的竹海、丹霞、古镇等多元旅游资源。
从对外的“快速通达”到对内的“全域覆盖”,赤水的交通规划正以系统性思维赋能世界级景区建设。随着各项交通项目的落地见效,赤水将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便捷地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竹海丹霞的生态之美、历史文化的厚重之韵,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