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敢信吗?一个天天按时接娃放学的郊区爸爸,背地里居然在琢磨偷博物馆的画。
这就是《主谋》里乔什·奥康纳演的詹姆斯,看着是温文尔雅的丈夫、父亲,实则满脑子“我是犯罪大师”的幻想。
刚看这段的时候我都笑了,他那点小心思,明眼人一看就透,也就他自己觉得藏得严严实实。
本来以为他也就偶尔“顺手牵羊”过过瘾,没成想胆子越来越大。
有次带老婆特丽、两个儿子去博物馆,他不光偷了个小物件,还盯着亚瑟·Dove的画挪不开眼,就是那个被历史学家算成“美国第一个抽象画家”的人。
更离谱的是,他居然还观察起保安来了,看见有个警卫瘫在椅子上打盹,就觉得“这事儿能成”。
“双面爸”的盗窃梦
可光有想法没用,他还得找人搭伙。
一开始找了盖伊和拉里,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盖伊中途撂挑子跑路了。
无奈之下,他又找了个叫罗尼的人,这人看着比前两个“狠”,却是整个团伙里唯一的黑人。
如此看来,詹姆斯根本没考虑什么团队默契,就是病急乱投医,而且那点藏不住的阶层偏见,也跟着露了馅。
他还特“鸡贼”,非要留在车里等,说自己常带家人来博物馆,怕被认出来。
这话听着有理,其实就是想把风险都推给别人。
他连“小偷”都算不上,顶多是个“装腔作势的投机者”。
就像1972年美国伍斯特那起真实的博物馆劫案,盗贼最后就是因为同伙在酒吧吹牛被抓的。
詹姆斯倒好,半点没吸取教训,连销赃的路子都没摸透,就敢动手偷名画,这哪是“主谋”,分明是“送人头”。
更可笑的是,他对家里人还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特丽虽然不知道他偷东西,可他总找借口“学校有事”不接孩子,次数多了,换谁都会起疑心。
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能把两边都糊弄过去?可实际上,他不过是在给自己挖坑,等坑够深了,想爬都爬不出来。
越战下的糊涂账
这电影还有个细节挺戳人的,它把故事放在了1970年,那时候美国正陷在越战里。
广播里天天播反战游行的新闻,报纸上全是战争伤亡的消息,可詹姆斯家看着跟没事人似的,他没被征兵,家人也没人在前线。
但你要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时代的影子早烙在他们家了。
詹姆斯他爸是个法官,典型的“体制内人”。
詹姆斯偷东西,有点跟他爸对着干的意思,想证明自己“不是只会按部就班的普通人”。
可他又没那个本事,最后变成了瞎折腾。
他妈妈也有意思,明明知道詹姆斯之前借了钱不还,还接着给他钱,怕不是觉得小时候没照顾好他,想用钱补?可这样根本不是帮他,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得更远。
那时候的美国社会也挺分裂的,支持战争的人觉得反战的是“叛徒”,反战的人又觉得政府在瞎搞。
詹姆斯看似没沾这些事,可他的自私和逃避,其实跟那个时代里“只想顾好自己”的很多人一样。
搞不清他是真没意识到,还是故意装糊涂,反正最后,越战没直接影响他,他自己的“犯罪梦”倒先把自己坑了。
反套路的犯罪片
一般盗匪片里,主角都得耍帅,计划也得天衣无缝。
《主谋》偏不,它把詹姆斯的“狼狈”拍得明明白白。
偷画之后,他不仅没拿到钱,还被罗尼这种“真坏人”拿捏,最后连躲的地方都没有。
跑去朋友弗雷德家避难,结果弗雷德的老婆莫德直接跟他说“你别在这待着,会连累我们”。
这话听着客气,其实特别刚,比那些只会装糊涂的角色强多了。
乔什·奥康纳演得是真不错,之前看他演《王冠》里的王子,还觉得挺优雅,这次演个骗子,那种“表面无辜、心里算计”的劲儿,一下就出来了。
有个镜头我印象挺深,他站在窗边,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看着像个有故事的人,可实际上,他心里可能就只有“怎么躲过去”的小算盘。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他连对孩子都撒谎,好像身边的人都是他的“同伙”,得跟着他的节奏走,这种自私,比偷东西更让人反感。
说到底,《主谋》根本不是讲盗窃的,是讲一个人怎么被自己的虚荣心毁了。
詹姆斯想当“主谋”,想摆脱平庸,可最后不仅毁了自己,还连累了家人和朋友。
这电影没什么大场面,却看得人有点扎心,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能搞点“大事”,可实际上,踏踏实实干好眼前的事,比什么都强。
詹姆斯的结局,与其说是“罪有应得”,不如说是“自食其果”,谁让他把“装酷”当成了人生大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