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艺体双馨,浸润心灵:重庆璧山北街小学以艺体融合为“三有”少年奠基

0
分享至

10月中旬的枫香湖畔,璧山区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正在此举办。重庆市璧山区北街小学校(以下简称“北街小学”)六年级二班女生龙琬钦深吸一口气,屈膝、蹬地、转体将铅球推出,一道弧线划破长空。她不仅斩获冠军,更打破区级小学组铅球项目纪录。同一时间,北街小学的扎染教室里,五年级四班学生谭雨婷缓缓拆开浸满染料的白布,当蓝白相间的星空纹样在水中渐渐舒展时,她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这两个鲜活的场景,正是北街小学深耕“艺体办学”的生动缩影。作为一所践行“溯本求源,润泽生命”办学理念的基层学校,北街小学以“打造三源(质量、文化、活力)一体品质学校”为目标,以“培养三有(有根、有志、有为)新时代少年”为导向,将艺体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核心纽带,构建起“课程筑基、机制护航、资源保障、素养落地”的艺体办学体系,覆盖音乐校队训练(如合唱队、舞蹈队、葫芦丝队等)。

从田径队蝉联璧山区小学A组冠军,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成为学生追捧的美育课程,北街小学不仅让艺体教育从特色变成常态,更成为基层学校落实国家“五育并举”政策、推进体教融合与美育浸润的典型范例。

从冠军梯队到全面健体,践行体教融合新要求

“体育不是少数人的竞技,而是全体学生的健康必修课。”北街小学校长卢静提到,学校始终紧扣《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体育教育从追求成绩转向全面育人,构建起覆盖全体、分层培养的体育育人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形成了“基础课程+特色训练+融合拓展”的三层架构。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体育课,低年级通过游戏化教学培养运动兴趣,中高年级融入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训练;每天早晚的特色训练、周末的集中训练则为有潜力、有目标的学生搭建专业平台,助力他们站上更高的舞台。“我们打造田径、乒乓球、篮球、网球、足球等多支专项训练队,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爱上体育。”卢静介绍。


田径队总教练李顺贵(中)为队员布置训练任务。



李顺贵指导田径队日常训练。

该校田径队总教练李顺贵深耕体育教育32年,始终坚持“先选材、再规范、后提升”的训练逻辑。他说:“前期重点纠正技术动作,再针对性加强体能训练,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乒乓球队教练王丹则针对不同年级设计差异化计划:“低年级练手眼协调,中高年级引入模拟对抗,核心是平衡动作规范性与兴趣保持。”这种科学训练让学校乒乓球项目多次斩获区级一等奖。


乒乓球队日常训练。


乒乓球教练王丹(左)与学员进行对战实训。


女子足球队。

资源保障是体育教育落地的关键。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模式,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还邀请专业教练进校指导。2025年,学校投入190万元改造操场与网球场,同时建立体育器材定期补充机制,确保满足基础教学与特色训练需求。


六年级二班学子龙琬钦。


六年级一班学子尹律博。


五年级三班学子舒娜。

体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学生的蜕变里。

龙琬钦的偶像是巩立姣,在10个月备赛期里,她每天至少加练1小时,从一开始便盯着冠军而去。“我也没想到能打破区级纪录,我的下个目标是全运会。”

六年一班的尹律博冬天练核心力量时汗水浸湿垫子,却始终记得教练的话:“跳远和跳高比的不是力气,是心气。”在成功包揽本届锦标赛小学A组跳远、跳高的双冠后,尹律博如是说:“那个高度是我现在的极限,但肯定不是我未来的极限。”

五年级三班的舒娜爆发力惊人,凭借远超旁人的狠劲和冲劲,勇夺本届锦标赛小学A组女子200米、400米双料冠军。但她还是有些遗憾:“我其实可以更快的,距离破纪录只差一点。”

这种绝不服输的抗挫心态、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心,正是学校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的核心素养。从国家要求的“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到学校打造的“全员参与+梯队培养”模式,北街小学的体育实践不仅实现了“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更让竞技成绩成为全面育人的副产品。

从非遗课堂到审美素养,深化美育浸润新实践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北街小学将美育作为润泽生命的重要载体,紧扣《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要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点,构建起“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美育体系,让审美素养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能力。


扎染教室。


扎染教师蒋学鎔(左二)指导学生上课。


课程是美育的根基。北街小学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形成“基础+校本+融合”的美育课程矩阵。义务教育阶段开好音乐、美术、书法基础课的同时,组建合唱队、舞蹈队、葫芦丝队等校队,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作为校本特色课程。扎染教师蒋学鎔介绍,扎染课程设计遵循“分学段、循序渐进”原则,低年级做简单技法的游戏化体验,中高年级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孩子从“玩”到“创”。


学生作品展示。

同时,扎染课程鼓励学生守正创新。在掌握核心技艺后,老师们会指导学生将传统纹样融入环保袋、服饰等现代物品,谭雨婷的获奖作品《大海与星空》正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成果。“接触扎染后我才知道,我们的传统服饰原来这么美。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为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出一份力。”谭雨婷表示。


学校合唱团。

音乐学科在教师杨竣的带领下,打造了“一体两翼”课程:“一体”是常规教学,“两翼”是音乐素养(含乐理、视唱练耳等)与审美体验(含中外音乐欣赏、音乐与文化结合教学)。例如,三、四年级“玩”《春晓》,用身体律动感受节奏;五、六年级“塑”《春晓》,用声部配合勾勒春景。“让音乐变成可触摸的画面”,这正是杨竣的心声。

实践活动让美育从课堂走向生活。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既实现了全员参与,又为特长生提供了舞台。合唱团成员、六年级四班的王兮予曾经有些胆怯,最初加入合唱团只是觉得好玩,现在的她,不仅爱上了不同声部交织在一起的氛围和美妙,还能够站在队伍最前方单独示范。他说,“音乐课不只是听歌、唱歌,还会教我们如何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我价值。”

师资与资源保障为美育注入持续动力。学校不仅拥有扎染第四代传承人、副校长刘霞,区音乐学科带头人邹静等骨干师资,还通过购买服务、邀请文艺工作者兼职等方式补充力量。同时,设立专用扎染工坊与音乐教室,提供专项资金采购材料,并通过校园文化节、作品墙展示学生成果等方式,营造“处处是美育”的氛围。



常规美育课程。

北街小学的美育不光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兴趣培养,还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浸润到课程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涵养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从获得重庆市艺术联盟特色学校活动一等奖、第24届全国学生素质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市级二等奖、2024年重庆市中小学器乐艺术展示活动一等奖,到取得重庆田径精英赛跳远项目第一名、200m跑项目第二名、60m跑项目第五名……北街小学的艺体办学之路,始终紧扣“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溯本求源,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融入每一堂课程、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在这里,艺体从不是加分项,而是基础项。体育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与坚韧意志,美育让学生具备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二者共同成为连接德育、智育、劳育的纽带,为“三有新时代少年”的培养筑牢根基。

艺体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审美中滋养心灵。未来,随着艺体课程的深度落实、“五育融合”的持续推进,北街小学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的基层智慧与“北街方案”。(资讯)

文/邓琢琳 北街小学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游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游新闻
重庆“门户级”新闻客户端
236639文章数 5841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