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税四期系统和银税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公转私”业务已成为税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近期,不少因违规公转私偷漏税被查被罚的案例频频传出,让许多企业主和财务人员一听到“公转私”就心生紧张。
![]()
但实际上,这种紧张大可不必。
税务部门关注的从来不是正常的资金流转,而是那些缺乏合理商业目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异常交易。
只要你的资金流动有清晰的商业理由,有完整的证明材料,符合税法规定,完全可以放心进行公转私操作。
那么,具体哪些情况下的公转私是安全的?又该如何规范操作?本文梳理了6种常见的合规公转私场景,供大家参考。
1、向个人供应商付款
企业经营中经常需要向个人采购货物或服务,而个人往往无法直接开具发票,这本身就构成了税务风险点。
合规要点:清晰的备注至关重要,特别是注明合同编号,能立即与采购合同、货物验收单、付款审批单关联起来,证明业务的真实性。建议同时保留对方身份信息,必要时可到税务部门申请代开发票。
如果是向个人支付房租,建议备注“房租款”,如水电费一并支付,最好分别列明。同时要确保实际支付金额与租赁协议约定一致,方便税务核查。
2、发放员工薪资与奖金
工资薪金支出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成本,依法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合规要点:转账备注必须具体到月份和性质,如“2023年10月工资”“2023年年终奖”,且与个人所得税申报记录、劳动合同、考勤表完全对应。
风险提示:如果申报的工资与实发金额不一致,或为未实际入职人员发放工资,都会形成税务风险点。
与此相似,支付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补偿金也是合法的公转私情形。转账时需明确备注“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并妥善保管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付款审批单等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核查。
![]()
3、员工费用报销处理
报销是企业运营中常见的公转私情形,其核心在于背后的发票和业务真实性。
合规要点:备注应详细注明报销人、时间、事项和发票信息,如“张三-10月差旅费-发票号XXX”,与公司内部审批流程、报销凭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风险提示:缺少合法发票或使用虚假发票的报销,即使备注再详细也无法通过税务核查。
4、支付外部人员劳务费
支付给非员工的个人劳务报酬,企业负有法定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合规要点:备注中清晰注明项目名称和款项性质,如“XX项目设计费”,与《劳务合同》、项目成果、个税扣缴记录相互印证。
风险提示:模糊不清的备注很容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列成本、偷逃税款。
![]()
5、向个人支付违约赔偿
因合同纠纷向个人支付的赔偿金是合法的税前扣除项目,但必须有充分的支付依据。
合规要点:清晰的备注,结合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或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可以证明该笔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风险提示:缺乏足够证明材料的赔偿金支付,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变相发放福利,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6、归还个人借款操作
归还个人借款是正常的资金往来,但也要规范操作。
合规要点:还款时需明确备注“归还个人借款”。确保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一致,并妥善保管真实的借款合同、银行流水等资料。
特别提醒:股东个人从公司借款也会形成公转私。公司在支付款项时,应备注“股东个人借款”,并注意在税法规定期限内归还,避免被视同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