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辣辣的成都,到湿漉漉的玉林,我这个活泼中年人,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岭南世界。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最近跑了一趟广西玉林,说实话,这地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跟我那干燥的成都老家完全不一样。我刚下飞机,就感觉脸上黏糊糊的,衣服也潮乎乎的,整个人像被塞进了一个刚洗完澡的浴室里。
我打听了一下,原来我来的这段时间,正好赶上玉林这边降温下雨,玉林北海钦州这些地方都有小到中雨,局部地方还下得特别大。这种天气对于我这个看惯晴天少雨的成都人来说,还真是个新鲜体验。
![]()
我第一天到玉林,就赶上了下雨天,街上的人都打着伞,慢慢悠悠地走着,跟我们成都那种急匆匆的节奏完全不一样。我躲在骑楼下面避雨,发现这种建筑真是太聪明了,下雨天走路根本不用打伞,连绵的廊檐就把雨水全挡住了。
我住的酒店就在十字街附近,这可是玉林现在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站在街上,我左边是百年老店,右边是新开的咖啡馆,那种感觉特别奇妙,就像时间在这条街上被压缩了一样。
![]()
在玉林看电视新闻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个新鲜事,玉林居然在搞深海排放管道工程。你说奇怪不奇怪,一个不靠海的城市,却建了国内最长的深海市政管网隧道,全长差不多有七点九公里。
我这个成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玉林人可真会想啊,内陆城市却把管子通到了深海。后来我才搞明白,这个工程是龙港新区的项目,人家玉林也是有港口的。
![]()
我专门跑了一趟容县,去看容州古城。走在古城里,我突然想起来,我们成都也有好多这种古城古镇,但感觉完全不一样。成都的古城更热闹,这里的古城更安静。
我在那看到了好多穿着汉唐服装的年轻人在拍照,一个个都挺认真的,摆各种姿势。这让我想起我们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也是这么多穿古装拍照的人,不过玉林这里人少些,拍起来可能更自在。
![]()
我去了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地方真是让我这个成都人开了眼界。成都周边都是小山丘,突然看到这么一座大山,还真有点不适应。山上全是绿油油的树林,空气特别新鲜,跟我熟悉的成都平原完全是两种感觉。
我去的季节有点凉,没赶上他们夏天的泼水节。听说那时候特别热闹,有民族风情表演,还有吃西瓜比赛,想想都挺有意思的。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去,山里安静,走走也挺舒服。
![]()
我晚上又去了十字街,这里的夜景真是漂亮极了。灯光照在那些老骑楼建筑上,感觉整个街道都在发光。街上人来人往的,比白天还热闹。
我听当地人说,这条街改造得特别成功,既保留了老建筑的样子,又引进了好多新店铺。我边走边看,确实是这样,这边是个传统手工艺品店,那边就是个时尚咖啡馆,老中青三代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
我这个人就爱打听事情,在玉林那几天,我特意了解了下这地方的历史背景。原来玉林古时候叫鬱林,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而且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怪不得商业气息这么浓。
玉林这地方,还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什么客家文化广府文化都在这里交汇。我突然觉得,玉林和我们成都还真有点像,都是那种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地方。
![]()
玉林这地方,客家文化特别浓厚。博白县是广西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这让我这个成都人感到很新鲜。在成都,我们很少接触到客家文化,来这里才发现,原来客家文化这么有特色。
客家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成都的湖广填四川,其实也有很多客家人迁到了四川,只是我以前没太注意。
![]()
我专门去了容县,因为听说那里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容县才八十六万人,但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就有一百五十多万,这数字真是惊到我了。
在容县,你能感觉到那种中西合璧的味道,老建筑有点西洋风格,但细看又还是中式底子。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成都的金堂,也有不少侨乡特色,但规模没这么大。
![]()
在玉林,我偶然碰到了一场桂南采茶戏的表演,虽然听不太懂唱词,但那种腔调那种动作,还是挺有意思的。听说这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应该好好保护。
玉林这地方,非遗项目还真不少,除了采茶戏,还有玉林八音羽毛画什么的。我感觉玉林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挺自豪的,保护得也不错。
![]()
我发现在玉林,商业氛围特别浓,到处都能看到各种商铺市场。后来我才知道,玉林古时候就有岭南都会的美誉,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直到今天,玉林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香料交易中心,全国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成都的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看来两地在这方面还挺有共同语言的。
![]()
我去了云天民俗文化世界,这地方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在玉林这么个地级市,居然有规模这么大,内容这么丰富的民俗文化园,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园区里的建筑特别宏伟,那种气势让我想起了我们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不过风格完全不同。这里更多的是展示岭南的民俗文化,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说到吃,我这个成都人可是有
![]()
发言权的。在玉林这几天,我尝了不少本地特色美食,感觉跟川菜完全是两种风格。川菜讲究麻辣,玉林菜更注重原汁原味。
我特别喜欢吃他们的米粉,细滑爽口,跟我们成都的米粉不太一样。还有那种用柚子做的宴席,真是很有地方特色,我在别的地方从来没吃过。
![]()
我还去了北流市的陶瓷小镇,作为一个成都人,我对陶瓷的了解不多,但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玉林的陶瓷产业这么发达。看着那些老师傅熟练地制作陶瓷,我觉得真是长见识了。
成都也有瓷胎竹编,但跟这里的陶瓷完全是两码事。我感觉玉林人在陶瓷这方面,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
作为一个成都人,我必须说说玉林的气候。成都天气干燥,偶尔下雨,玉林却感觉天天下雨。我在那里的几天,几乎天天都能遇到下雨,有时候是毛毛雨,有时候是中雨。
当地人告诉我,这是受冷空气影响,玉林北海这些地方都有小到中雨。我倒觉得挺好的,反正成都很久没下过这么长时间的雨了,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体验。避雷建议:像我一样从干燥地区来的朋友,一定多带几件换洗衣服,这地方洗了衣服不容易干。
![]()
在玉林,我听到很多人说方言,跟我熟悉的四川话完全不一样。幸好大部分人都能说普通话,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
不过有时候他们当地人之间聊天,我就完全听不懂了。听说玉林话是粤语的一种变体,跟我们在电视上听到的粤语也不太一样。
![]()
走在玉林的街道上,我感觉这个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一面,又有现代化的一面。老城区保留了很多传统建筑,新城区又很现代化。
跟成都比起来,玉林的城市规模小一些,生活节奏也更慢。成都现在发展太快了,有时候让人觉得喘不过气,玉林这种慢节奏反而让我感到很放松。
![]()
我注意到,玉林现在特别重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像十字街那种地方,就是把老建筑老街道改造成旅游景点,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又发展了旅游经济。
我觉得这种做法挺聪明的,我们成都的宽窄巷子也是这个路子。不过玉林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
我特别喜欢玉林的市井生活,早上去市场,能看到各种新鲜的农产品,还有很多我没见过的热带水果。市场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跟我们成都的菜市场很像,但卖的东西很不一样。
晚上街边有很多大排档,人们坐在那里吃饭聊天,生活气息特别浓。这种市井生活,让我这个外地人感觉很亲切。
![]()
作为一个旅游者,我比较关心旅游服务。在玉林,我感觉旅游设施还在不断完善中,像指示牌旅游信息这些,跟我们成都相比还有差距。
不过玉林人很热情,我问路的时候,他们都很耐心地给我指路,有时候还会多聊几句,给我介绍更多好玩的地方。
![]()
我在玉林的那几天,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正在快速发展。到处都能看到施工的工地,特别是十字街那边,改造工程的施工总进度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了。
这种发展的热情,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成都,也是这么充满活力,这么渴望改变。我觉得玉林将来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
我听说玉林人特别会做生意,有什么玉商文化的说法。确实,我在玉林见到的人,大多比较有商业头脑,谈起生意经来头头是道。
这跟我们成都人不太一样,成都人更注重休闲生活,玉林人似乎把做生意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懂的都懂,这种差异挺有意思的,没有谁好谁坏,就是地方文化不同。
![]()
我离开玉林的那天,天气还是阴沉沉的,还在下着小雨。说实在的,我这个成都人还真有点舍不得这种湿漉漉的感觉了。
坐在去机场的车上,我看着窗外闪过的骑楼街道,突然觉得这趟玉林之行收获挺大的。作为一个活泼的中年人,我觉得多出来走走看看,确实能开阔眼界。
![]()
我坐在回成都的飞机上,脑子里还在回想玉林的点点滴滴。那个湿漉漉的城市,那些古老的骑楼,那种慢节奏的生活,都让我这个成都人感到新奇又有趣。
玉林和成都,虽然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成都像一锅沸腾的火锅,热闹麻辣,玉林像一碗清淡的米粉,细腻绵长。说不上哪个更好,但都值得细细品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