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墓前,于和伟手捧鲜花,庄重而立。他轻声说道:“吴石将军,您的名字有人知晓。”这一幕,让无数网友动容。
《沉默的荣耀》作为一部展现1949年至1950年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剧集,一经播出便创下央视八套“最快破3”的收视纪录。
![]()
于和伟在剧中饰演的吴石将军,以其克制的表演,打动了无数观众。
得知同志牺牲的消息,他背对镜头,肩膀静止三秒后轻轻一沉,没有一句台词,却让观众感受到巨大的悲恸。
![]()
走上刑场时,他脸上没有什么大表情,就那么稳稳地走着,却让观众被强烈的情感冲击。
![]()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于和伟提前半年扎进档案馆,翻阅大量一手史料。他研究吴石写字的习惯、说话的语气,为还原吴石“酒后爱唱歌”的史实,他主动设计清唱闽南歌《身骑白马》的桥段,拍摄时哽咽失声。
![]()
于和伟饰演的隐蔽战线英雄吴石将军深入人心。他凭借精湛的演技,才让这个角色栩栩如生,重现了真实历史中的英雄风骨,让吴石等烈士的名字重新被人知晓。
![]()
然而,人红是非多。剧集爆火不到半个月,一则“于和伟将1200万元片酬全部捐给吴石烈士纪念馆”的消息在网上疯传。
![]()
甚至连搜索AI,它的回答都是:是真的。
![]()
传闻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打脸来得太快!
10月30日起,多家权威媒体开始调查真相。记者联系了吴石家乡福州及墓地所在地北京的多个部门,结果让人傻眼。
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直接回应“没有这回事”!
螺洲镇政府表示当地只有吴石故居,根本没听说筹建纪念馆。
北京石景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澄清,既没收到纪念馆筹建申报,也没接到捐赠信息。
更尴尬的是,连“吴石烈士纪念馆”这个机构本身都查无实据。
![]()
这场感动全网的慈善大戏,一夜之间沦为罗生门,只留下满地疑问。
我们看到最扎心的评论是:“这简直就是道德绑架,是要把于和伟放在火上烤!”如果顺着传闻真捐1200万,等于被谣言绑架着掏钱;如果不捐,先前积攒的好口碑可能瞬间反噬。
![]()
这种“逼捐”的把戏,在互联网时代屡见不鲜:河南暴雨时,程潇因捐款额少被骂到发文回怼;天津爆炸案后,各界明星也被捐款留言淹没。
![]()
除了捐款疑云,关于1200万片酬本身的讨论也异常激烈。
根据流传的片酬表,《沉默的荣耀》主演阵营呈现明显阶梯差。于和伟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凭借饰演吴石一角据传收获1200万元报酬。
![]()
而饰演反派“谷正文”的余皑磊仅有100万元收入,这个数字甚至不及某些流量明星的零头,但他在多家媒体的演技评分中竟然获得满分评价。
![]()
更让打工人破防的是1200万片酬本身。有人算账:“拍一部戏赚普通人两百年工资,难怪网友心态失衡!”
但也有人反驳:于和伟从龙套演到国家一级演员用了28年,这钱是他凭实力挣的。
![]()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于和伟被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开始了漫长的龙套生涯。从24岁到38岁,人生最黄金的十四年,他几乎都坐在冷板凳上,默默打磨着小角色。生活的磨砺,最终成了他表演中最宝贵的财富。
![]()
演得好,片酬就是应得的。这是一个专业演员用近三十年职业生涯拼搏而来的成果,是他从一个个小角色一步步演到今天的位置的证明。
![]()
面对这场捐款风波,我们或许应该回归本质:无论捐还是不捐,于和伟都已经成功塑造了吴石将军的形象,让烈士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
![]()
他对烈士的致敬,已经体现在对角色的努力诠释上,也体现在通过影视作品让英烈事迹广为人知上。
![]()
剧集播出后,吴石墓前鲜花不断,他在福州的故居也迎来大量参观者。这段沉默的历史,因为一部剧、一位演员的诠释,重新焕发出光彩。
![]()
![]()
![]()
《人民日报》在七十二小时内连续四次点名表扬于和伟的表演。特别提到一场三分钟无台词戏份:于和伟用松领带、颤抖的手指、空洞的眼神演绎信念崩塌过程。
![]()
这种对角色的敬畏,并非凭空而来。在吴石烈士墓前献花时,他轻声说的那句话,不是剧本台词,而是他发自内心的告白。
这才是演员对英雄最真正的致敬——不是通过捐款,而是通过用心诠释角色,让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