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已成为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的一张“暖心名片”。自2022年起,上海连续四年将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设纳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了解到,2022年起,全市已累计建成233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含27家村卫生室。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建成10家社区康复中心(累计153家);66家社区护理中心(累计158家);建成首批60家社区门诊手术室,社区康复、护理、门诊手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上海社区中医药服务的标杆区域,徐汇区已建成19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站及9家社区康复中心、9家护理中心、2家门诊手术室,形成“一院一特色”的服务品牌。徐汇区卫健委副主任汝鸣介绍:“徐汇区各站点根据周边居民人群常见病多发病,都推出一系列特色诊疗项目。如数字谷服务站,结合周边白领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开设了失眠、肩周炎、颈椎病等特色专病服务。”徐汇区卫健委副主任何悦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门诊手术室、社区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建设,让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极大地缓解了居民‘小问题也要奔波大医院’的困扰。”
2025年,全市已有62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完成建设并向居民开放,平均每家每周开设7.56个半天中医门诊,部分站点还增设午晚间或周末门诊,方便居民错峰就医。共有104名名中医及其团队成员下沉站点开展巡诊带教,各站点均能提供中药饮片服务,平均每家可提供7类24种中医医疗技术,成为社区居民“触手可及、移步可至,服务可心”的健康驿站。
在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方面,建成后的康复中心均规范设置康复医学科,组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开设康复病区。依托病房与康复治疗区域,以门诊、住院康复为基础,结合康复机器人、天轨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和各类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康复服务正逐步延伸至站点、居家、养老机构等场景,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无缝衔接的社区特色康复服务体系。
![]()
社区护理中心则全面开通护理专科门诊,在提供皮肤护理、排泄护理、营养护理等8类26项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PICC 静脉导管维护、伤口造口护理、中医护理、安宁疗护、糖尿病护理、腹膜透析护理、母婴健康护理、心理护理等专科和特色服务,构建起“1+N+X(基本护理 + 专科护理 + 特色护理)” 的完善服务体系。
社区门诊手术室建设同样稳步推进,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出台《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建设指引》,按照规范要求,建成的社区门诊手术室均配置手术无影灯、手术台、急救药品等设备,平均每家配备2名外科医生和至少1名具备手术室工作能力的护士。目前,这些门诊手术室已能为居民提供清创缝合、拔甲、浅表肿物切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等基本门诊手术项目。
在站点选址布局上,上海注重分类推进、精准覆盖,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居民需求。社区“生活盒子”嵌入式站点将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入社区综合服务体,与社区食堂、文体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深度融合,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的健康触点;商务楼宇健康站点精准对接职场人群工作强度大、亚健康问题突出、就医时间紧张的痛点,在核心商圈、产业园区及大型商务楼宇周边布局服务点,打造“上下班路上和办公室旁的中医健康驿站”;家门口的中医健康汇客厅则以小区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为载体,设立名医工作室、开展专家定期巡诊,同步开设养生讲堂、中医功法教学、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宣传推广活动,提供中药饮片、特色疗法等全方位服务。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透露,未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将继续因地制宜,衔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家门口”的健康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居民的健康获得感。
原标题:《上海:把社区打造成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
栏目编辑:王蔚
来源:作者:实习生 张依文 新民晚报 左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