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媒称破解中国霹雳-15导弹,国防部一笑置之!

0
分享至

近日一枚疑似未爆炸的中国制导弹头在印度的某块农田中被发现,不仅让印度的媒体大肆宣布“破解了中国的尖端技术”,甚至还将其神化为“中国被迫换装新型号的导弹”的“铁证”。



这出戏码听起来像科幻片,现实却更富戏剧性——中国国防部回应淡定,军工迭代节奏照旧,留下外界琢磨“印度逆向工程”背后究竟几分虚实。

事情得从今年5月那场印巴空战说起。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战机搭配霹雳-15E导弹,以零损失击落印度多架阵风、苏-30MKI,导弹残骸却因未自爆落入印度境内。

印媒如获至宝,称其“十年难遇的情报宝藏”,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立马成立专项小组,联合日本专家搞起三维扫描和模拟分析。

他们发现霹雳-15E的确有料: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双脉冲发动机、复杂抗干扰系统,计划把这些技术融进国产“阿斯特拉Mark-2”导弹,把射程从110公里提到160公里。

印度媒体接着脑洞大开,说中国因为“技术被破译”,不得不削减霹雳-15采购,转而加速列装霹雳-16。



这套逻辑听起来自洽,却漏了个关键点:霹雳-15早在2015年列装,十年过去,中国按正常节奏推陈出新,霹雳-16、霹雳-17的研发计划远在残骸事件前就已启动。

更打脸的是,官方从未公开证实过“霹雳-16”的存在,印媒却已替中国安排好换装时间表,连导弹参数都编得有模有样——射程300公里、弹径170毫米、Ku波段雷达配红外双模导引头。

中国军工的底气来自层层防泄露设计。出口型霹雳-15E和自用版存在代差,射程、抗干扰算法都有阉割;双脉冲发动机的燃料配方和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代码,在自毁程序启动后基本无法还原。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的回应更淡定:“这款导弹是出口装备,防务展上公开展示。”言下之意:你研究的只是十年前简化版,核心机密早迭代两轮了。

逆向工程不是拆手机那么简单。印度电子元件依赖进口,连导弹碳纤维弹体都无法自主生产,即便拿到残骸,推进剂配方、波束控制算法等软硬件结合的技术,缺了工业体系支撑根本仿不出来。



当年中国捡到美制“响尾蛇”导弹却因技术储备不足仿制失败,而苏联逆向成功——现在印度面临类似困境。

真正让印度追不上的,是中国军工的迭代速度。霹雳-15还没捂热,霹雳-17射程已指向400公里,专打预警机;传闻中的霹雳-21甚至用上乘波体设计。歼-20弹仓原来装4枚霹雳-15,换霹雳-16后能塞6枚,载弹量涨50%。这种“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节奏,让对手刚理解旧型号,新型号已挂上战机巡航。

印媒炒作“技术破解”,更像是对“5·7空战”失利的一种心理补偿。毕竟巴基斯坦用中国导弹创下战绩,印度却连国产“光辉”战机折腾40年才勉强成型。但军工竞赛不是拆盲盒,靠捡残骸实现弯道超车,终究难敌体系化创新的降维打击。



今天印度实验室里那枚霹雳-15残骸,与其说是“技术宝藏”,不如说是一块墓碑,祭奠着追赶者与领跑者之间越拉越大的代差。而中国空军的目光,早已投向智能空战的下一个规则制定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近史阁 incentive-icons
近史阁
回眸历史,记我国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谱写现代中国未来新篇章。
5126文章数 2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