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有云:“夫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天道幽微,命数如织,世人皆在其中,以为顺天而行,便可安然一世。殊不知,在江南烟雨的氤氲之中,自古便流传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法门”,被老一辈的人,敬畏地称为“邪术”。
此“邪”,非作恶之邪,而是“行偏门、走捷径”,以凡人之力,去窥探天机、扭转因果的“奇术”。古籍修复师周明轩,为了摆脱家族的宿命,便踏上了一条寻访这三大奇术的艰险之路。
01.
周明轩觉得,他们周家,像是被一团看不见的乌云笼罩着。
他是个古籍修复师,整日与故纸堆打交道,性子沉静,与世无争。可生活,却总不肯放过他。
他今年三十二岁,论才学、论人品,在圈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可他的人生,却像他手中那些破损的古籍一样,处处都是窟窿。
他爷爷,曾是江南一带有名的丝绸商人,却在三十五岁那年,乘船外出时,离奇地溺水身亡,家道中落。
他父亲,年轻时奋力打拼,好不容易攒下一点家业,却在三十五岁那年,因一场莫名其妙的商业纠纷,被人骗得血本无归,从此一蹶不振,缠绵病榻。
![]()
而现在,三十二岁的周明轩,也开始感觉到了那团乌云的存在。
他耗费了三年心血,即将完成的一项重大古籍修复项目,因为投资方突然撤资,而被迫终止。
紧接着,他被人匿名举报,说他私藏了修复过程中的珍贵残页,虽然最终查无实据,但也让他名誉受损,心力交瘁。
更可怕的是,他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和他父亲当年一模一样的症状——夜夜失眠,心悸盗汗,精力快速衰退。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掐着他们周家三代男人的命脉,每到中年,便要准时地将他们拖入深渊。
这是一种宿命,一种无法摆脱的因果。
直到那天,他在修复一本残缺的、名为《江南异闻录》的明代杂记时,看到了一段令他浑身血液都几乎凝固的记载。
书中写道:“江南有三术,非仙非魔,可行常人难行之事。一曰‘知命’,可观自身气运流转;二曰‘护身’,可避三灾六祸;三曰‘断缘’,可斩断宿世因果,福泽后人。此三术,逆天而行,故被世人称为‘邪术’,其法门,藏于姑苏城外,天机山,天机观中。”
天机观!
周明轩的心脏狂跳了起来。
与其坐以待毙,等着那只无形的手将自己也拖入深渊,不如……去寻一寻这传说中能“断因果”的法门!
他下定了决心。
02.
天机山,是一座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野山。
周明轩按照古籍中的模糊记载,辗转打听,耗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终于找到了这座隐藏在江南连绵雾气中的深山。
山路难行,被藤蔓和青苔覆盖,几乎看不出有人走过的痕迹。
他在山中迷路了三天,干粮耗尽,几乎就要放弃的时候,才在一处瀑布的后面,看到了那座若隐若现的、古老得仿佛与山石融为一体的小道观。
道观的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刻着三个大字——天机观。
周明轩精神一振,连滚带爬地冲了过去。
![]()
道观的门是虚掩的。
他推门而入,看到的是一个极其破败的小院。院里,一个穿着一身打了好几块补丁的灰色道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不出年纪的老道士,正闭着眼,坐在一棵快要枯死的银杏树下,静静地打坐。
听到动静,老道士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古井无波,却又仿佛藏着整片星空,能洞穿人心。
“你来了。”
老道士开口,声音平淡,仿佛已经等了他很久。
“道长!”周明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晚生周明轩,为求解家族宿命而来,恳请道长,传我‘江南三术’!”
老道士听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这里没有什么‘江南三术’,只有一个扫地看山的老头子。你找错地方了,下山去吧。”
说罢,他又闭上了眼睛,再也不理会周明轩。
周明轩没有放弃。他知道,这或许是高人对他的考验。
他在道观门口,长跪不起。
一天,两天,三天。
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到了第三天傍晚,他已经嘴唇干裂,意识都有些模糊了。
老道士终于再次睁开了眼,缓缓地走到他面前。
“痴儿,你这又是何苦?”
“求道长……成全!”周明轩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老道士看着他,良久,叹了口气。
“也罢。看你心诚,我便给你一个机会。你若能完成我交给你的一件事,我便告诉你,你想知道的。”
03.
老道士交给周明轩的任务,看起来简单,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禅意。
他指着道观里那口早已干涸的水井,对周明轩说:
“你下去,把这口井,重新淘干净。什么时候,这口枯井能重新映出月亮的倒影,你再来找我。”
这口井,不知已经干涸了多少年,井底全是厚厚的、散发着腐臭味的淤泥、石块和枯枝烂叶。
没有工具,周明轩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地将那些污物捧出来,再用道观里唯一一个破了口的木桶,一趟一趟地吊上井口。
这是一个极其肮脏、辛苦,且看似毫无希望的工程。
第一天,他只清理了薄薄的一层,就累得几近虚脱。
第二天,他的双手已经被石块磨得血肉模糊。
第三天,他闻着那股恶臭,差点吐出来。
有好几次,他都想放弃。但他一想到自己家族的宿命,想到病榻上的父亲,就又咬着牙,坚持了下去。
他不再去想什么时候能完成,也不再去问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他只是专注地,去做这一件事。
挖泥,装桶,拉上来,倒掉。
重复,再重复。
这个过程,让他那颗原本因为焦虑和恐惧而无比浮躁的心,一点一点地,沉静了下来。
他仿佛忘掉了自己的身份,忘掉了自己的目的,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淘井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当他将最后一块石头,从井底捧出来时,他发现,井底的石缝里,竟然真的有清澈的、冰凉的泉水,正一滴一滴地,渗出来。
到了晚上,那积攒起来的浅浅一层泉水,真的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了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
04.
周明轩带着满身的泥污和伤口,再次走到了老道士的面前。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老道士也看着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一丝赞许的微笑。
“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什么?”周明轩不解。
“淘井,淘的不是井,是你自己的心。”老道士缓缓说道,“你心中积攒了太多的怨恨、焦虑和恐惧,如同这口井里的淤泥。只有将这些污物亲手清理干净,让心重新变得清澈宁静,你才有资格,去承载那些本不该由凡人触碰的天机。”
他站起身,拂了拂袖子上的灰尘。
“随我来吧。”
他带着周明轩,走进了道观那间最古老的、名为“藏经阁”的阁楼。
阁楼里,没有经书,只有满墙的星宿图,和一个巨大的、不知用何种材质制成的沙盘。
老道士点燃一盏油灯,整个阁楼,瞬间被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所笼罩。
“你所寻的‘江南三术’,确有其事。”老道士终于承认了。
“但它不叫‘邪术’,它的本名,叫‘三事’,也就是‘顺天三事’。”
“之所以被外界传为‘邪术’,是因为,这三件事,都与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背道而驰。在世人眼中,此等行为,无异于自断手足,是‘不正’之举,故称之为‘邪’。”
老道士看着周明轩,表情变得无比严肃。
“这三件事,能让你洞悉命运的轨迹,能让你斩断不好的因果。但是,它同样会让你失去很多东西。你可能会失去财富,失去情感,甚至失去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我现在,最后问你一次。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周明轩想起了病床上的父亲,想起了英年早逝的爷爷,想起了自己那黯淡无光的前路。
他抬起头,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晚生,准备好了。”
05.
“好。”
老道士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回答并不意外。
![]()
他走到沙盘前,用手指在沙盘上,画出了一个玄奥的、类似太极的图案。
“世人皆以为,命运,是一条早已铺设好的轨道,人只能被动地在上面行走。所以,他们拼命地求神拜佛,想要为自己的轨道,多铺一些金子,多加一些坦途。”
“这是凡夫之见。”
“真正的命运,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一张由无数因果交织而成的、无边无际的巨网。每一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
“你之所以会觉得命运弄人,是因为,你被太多来自其他节点的因果之线,给死死地缠住了。你爷爷的,你父亲的,甚至是你祖辈的……”
“而‘顺天三事’,教你的,不是如何让你这个节点变得更光鲜亮丽。它教你的,是如何‘剪断’那些缠绕着你的、不必要的线。”
老道士的话,为周明轩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宏大的世界观。
“道长,那……究竟是哪三件事?”周明轩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老道士转过身,那双苍老的眼睛,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尽世间沉浮。
他看着周明轩,用一种极其平缓,却又带着无上分量的语气,开始传授这桩足以改变一生的天机。
“你且听好。”
“这‘知天命,保自身’的第一件事,看似简单,却是世上九成九的人,穷极一生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