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正式对外开放。浙江大学教授、原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施耐庵二十一世孙施恂刚,施耐庵二十二世孙施龙云,淮安区四套班子等参加活动。
![]()
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坐落于淮安区大香渠巷,是承载深厚文学底蕴的淮安市级文保单位,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坐标。元末明初,文学巨匠施耐庵晚年迁居淮安,于此倾注心血创作不朽名著《水浒传》,以108位梁山好汉的传奇故事,为中国文学增添璀璨一笔;其门人罗贯中相伴左右、切磋写作,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亦在此诞生或部分创作。为了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2022年3月,淮安区实施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旧址修缮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53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1.16平方米。著书处室内多媒体设备、数字化AR系统、艺术品展陈等整体布局展现出著书处的独特的风貌。
![]()
施恂刚在致辞中表示,淮安区委区政府保护、修缮先祖这一重要历史遗存,让《水浒传》《三国演义》两大名著得以弘扬,作为施家后人,深受感动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
林留根从学术角度剖析了三大名著与淮安的紧密关系。他指出,淮安自古便是南北要冲、漕运枢纽。它不仅在经济上“舳舻蔽川,帆樯如林”,更在文化上“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这座城市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巍峨高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让我们对这座城市肃然起敬。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出现如此多名著的“淮安现象”,这是淮安的骄傲。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的修复开放,是一次对伟大文学传统的深切致敬,是一次对城市文脉的赓续与传承,要努力将淮安这笔独特的文化遗产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利用好,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施龙云向著书处捐赠《施氏宗谱》,《闲说水浒》的作者陈学文捐赠《闲说水浒》,为著书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水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