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上证指数再度站上4000点高位。这一数字曾是无数投资者心中的“牛门槛”,象征着财富跃迁的起点。然而这一次,市场没有锣鼓喧天,朋友圈少了晒收益的炫耀,券商营业部也不见排长队开户的盛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漠的平静——仿佛一场本该热烈的庆典,却无人愿意举杯。
![]()
为什么?明明指数已越过高山,为何大多数人的账户仍在“半山腰”,甚至还在“山脚”挣扎?
答案藏在数据背后,也藏在时代的变迁之中。
回顾历史,2007年第一次触及4000点,是从不足千点起步,两年多时间翻了四倍有余。那是一场普天同庆的财富盛宴,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股票,连菜市场大妈都能谈上几句。2015年第二次抵达此地,也是从1800点起步,两年翻倍以上,市场情绪如烈火烹油,资金汹涌而入,杠杆遍地开花。那时的4000点,是全民参与、共同受益的“真牛市”。
而今天,同样是4000点,起点却是3000点。涨幅虽可观,但结构却极度扭曲。这轮上涨并非“百花齐放”,而是一场由少数板块主导的“精英式狂欢”。银行股率先发力,国有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但这恰恰是散户持仓最少的领域。机构重仓、低估值、高分红的“中特估”概念成为主角,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自然难以分享红利。
随后,科技主线接棒,半导体、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轮番上涨。但细看之下,真正飙涨的只是几只龙头:寒武纪、中芯国际、工业富联等少数标的撑起了整个板块的涨幅。大量中小科技股不仅没跟涨,反而持续阴跌。所谓“双创”指数火热,实则是少数科技股的狂欢,其余万千个股沦为陪衬。
![]()
有数据显示,从3000点到4000点的千点征程中,电子与半导体贡献了近360点,银行贡献85点,两者合计拉抬超四成涨幅。若剔除这两大板块,A股整体仍在3500点徘徊。这意味着,如果你没踩准节奏、选对方向,即便大盘创新高,你的账户可能还在原地踏步,甚至亏损。
这不是牛市的普惠,而是结构性的“指数幻觉”。有人形容它为“电风扇行情”——热点飞速轮转,追涨即套牢;也有人称之为“机构牛”,资金在权重股间抱团取暖,散户则在边缘观望、犹豫、错失。
![]()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政策导向的转变。过去“快牛”“疯牛”带来的剧烈波动,最终往往以暴跌收场,伤害深远。监管层如今更倾向“慢牛”路径,通过ETF引导资金入市,控制舆论节奏,避免全民炒股、杠杆泛滥的非理性局面。官方媒体不再高调喊“牛市来了”,反而频频提示风险,正是为了防止重演上一场牛市最后的悲剧。
这种调控下,市场失去了喧嚣,却多了几分理性。被动投资顺势崛起,2025年公募基金中,ETF规模首次超越主动型产品,标志着投资者行为正在从“押注个股”转向“拥抱指数”。这或许正是监管所期待的结果:让股市成为稳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而非投机狂欢的赌场。
因此,今天的4000点,不是情绪的高潮,而是布局的序章。它不属于盲目追涨的人,而属于耐心布局、理解结构、顺应趋势的少数人。
这场“冷”牛市告诉我们:时代变了,玩法也变了。
风险提示:文中的看法仅供交流,不构成你的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谢谢点赞、转发与收藏,祝您收益长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