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晓 (初夏之菡)
现任深圳零一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CMO
中国/澳大利亚注册营养师
悉尼大学营养学硕士,新南威尔士大学食品科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本科
营养科普作者,译者。代表作《戒糖》,《更明智的食物选择》。
健康主食品牌「初夏计划」创始人
研究领域:代谢性疾病、慢性病、自身免疫疾病的 AI+算法驱动的营养干预措施。
文章来源:初夏计划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
30秒速读
※ 肥胖是种趋势——年龄增加一定会面临的问题(腰腹肥胖)。
※ 饮食和基因是决定你终身体型和胖瘦的最关键两个因素,而运动是决定你在这个基础上,多快冲向衰老和慢性病的那个因素。
※ 无论你的基因和肠菌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体重基数, 运动 都是对抗「静息生活」这种不健康方式的 利器 。
※ 把握好 合适运动 的度,也是一门智慧。不可持续的事就不要做,不要把运动变成了虐自己 消耗意志 力 的东西。
※ 明白了这个问题,就 不会再 纠结 运动能不能减肥了。
营养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考察历史数据。学习流行病学史是我觉得最有挑战也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
从历史里,我们总能 毫无侥幸 地窥见一点真相,然后带着 谨慎的乐观 去规划未来。
运动难减肥?哪里来的
美国一研究团队曾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运动实际上对减肥的作用 非常有限 。
我们日常活动消耗的能量,只占总热量消耗的10%~30%。
而当我们试图通过运动扩大这一部分时,人体补偿机制还会偷偷“抵消”一部分,让我们期待的效果打点折扣。(这是人的保护措施)
一项有趣的实验证实,坦桑尼亚大草原上的狩猎者消耗的热量,竟与美国的普通办公族相差无几。他们体型更纤瘦的原因,仅在于吃得更少。
过去20年运动少了多少?
其实上述的描述并不惊讶,我们可以看看 中国人自己 的数据:
![]()
在过去20年间。人群体力消耗从每周300MET下降到了150MET,这大概是多少能量能?(我直接给你们算)
这个减少主要就是由于「总活动时间」减少引起的,而不是运动强度减少引起的。对应每周的活动时间 减少了10小时 左右。
大约是一周 500-700千卡 (男女取50/70kg体重)。
一周才500-700千卡的减少,平均到每天就是半小时步行的量——也就是这20年,我们平均 每天少走了半小时 而已。
真的不算减少得很夸张。
过去20年吃的多了还是少了?
竟然也是 少了!
![]()
2002-2015首先已经 减少了4% 左右。
![]()
到了2015-17年的另一组数据,录入了更加低2007千卡,与2002年数据降幅高达10% (注:数据样本不同,其实不合适直接比较。)
可以相信在2020年左右的数据,跟15-17年间变化差异不会很大。无论如何,这20年间,我们越吃越少。
最后我们是胖了还是瘦了?
毫无疑问,胖了!
我们直接看国家给出的数据《中国营养健康调查2004》,这时候的超重和肥胖率是30.0%和12.3%。
![]()
到了2020年最新的数据,变成了:
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所以过去20年间:
男女超重肥胖率分别上升4%左右。
膳食摄入能量可能少了10%。
运动量减少了150MET(每周500-700千卡)。
所以关键点在哪里?——在于我们吃的能量和「饮食结构」与我们体力活动不匹配。
为什么?因为我们体重增加并不夸张,但是慢性病负担极为夸张。
糖尿病患病率在20年内增长了400%。
![]()
所以要做的并不是去恢复20年前的活动量,而是调整饮食来匹配目前的活动量。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问题不是超重,而是慢性病。
![]()
(图片来自:原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思路要换成:运动是维稳
运动与体重的关系,更多在于 维稳 和 抵抗增肥(腹部肥胖) 趋势,而不是减重。
因为运动的最大意义,在于 抵抗「静息生活」 (sedentary behaviour)带来的坏处,而不是单纯去谋求好处。
这个行为好比红色皇后的理论:你选择小跑不是为了前进,而仅仅是不退后。因为你一旦停下来,你会 不断退步 。
运动对身体的三大好处
1. 抗代谢异常——胖也要健康
还是放研究数据:运动与各类不健康生活因素的关系。
无论是中等强度还是高强度运动,都直接能减少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吸烟、超重、高甘油三酯这几个指标的死亡风险。
![]()
所以这个2006年的古早综述证据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先不管运动是不是减少了BMI——也就是我们关心的减重效应。
但是你 只要运动了 ,达到中等强度就够了(比如快步走),你哪怕依旧是个胖子,你也是个 更加健康 的胖子。
我命由我还是由天很难讲,但是绝对不由平均数——自己 更加健康 就够了,不需要跟平均数据比。
2. 省钱!防慢病=省医药钱
当一个行为被WHO认为上升到了「公共卫生策略」级别,就证明这个行为的正面效应是极大的。
属于你不做就亏大发了的情况。
比如多吃蔬菜、比如少吸烟少喝酒、比如运动。
运动的门槛之低让营养学都极其羡慕,要想好好饮食你至少得去买菜做饭,再不济你点外卖还要仔细甄别才能吃好。
运动呢?你哪怕拿着手机点外卖的时候,走两步都算数,比躺着就好。——比如你每天多走30分钟,就能赶上上一代人的运动量了...
所以面对这么高性价比,这么公平的健康习惯,还去用「难以减肥」去给放弃它的一边加砝码,是非常不明智的想法。
3. 运动能「抗炎」
「慢性炎症」是身体衰老过程中一定会逐渐增加的趋势。
最后我们的疾病和不受控的器质性损伤,都与升高的慢性炎症有关。
目前被证实能减少这个趋势的就包括运动和饮食。(还有与冥想相关的意识科学,此处不展开)而且两者是独立的——意思是你饮食再差,只要你愿意动,
你的抗炎工程也是有进步的。
也就是说:运动+饮食不需要通过改变体重来达成「抗炎」工作。
![]()
(图片来自:原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有没有健康的胖子?
说没有是不负责的——毕竟有人基因和肠道菌群导致了ta注定会有更大基数的体重。
而且 真的存在 一辈子减不下来的情况。
这个时候,再去说「胖=不健康」其实对于这部分人并没有「激将法」的意义了。这时候最好的策略大概是:
对于所有人来说,超重=不健康。但是对于具体 一个人 来说,只有 「更健康」 的选择,没有「绝对不健康」的状态。
所以,即使运动难以帮助这部分人减重,但是如果运动能帮助ta们「改善代谢」、「抗慢病」、「改善心情」——它就是对于 个人 更加 健康 的选择。
人的 自由 度,就是自己这一次次的 选择 ,而不是 在别人一句句定义中被抹杀。
总结:
肥胖是种趋势 ——年龄增加一定会面临的问题(腰腹肥胖)。
饮食 和 基因 是决定你终身体型和胖瘦的最关键两个因素,而运动是决定你在这个基础上,多快冲向衰老和慢性病的那个因素。
无论你的基因和肠菌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体重基数, 运动 都是对抗「静息生活」这种不健康方式的 利器 。
把握好 合适运动 的度,也是一门智慧。不可持续的事就不要做,不要把运动变成了虐自己 消耗意志 力 的东西。
明白了这个问题,就 不会再 纠结 运动能不能减肥了。
封面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参考文献:
^Warburton, D. E., Nicol, C. W., & Bredin, S. S. (2006).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evidence. Cmaj, 174(6), 801-809.
^van der Ploeg, H. P., & Bull, F. C. (2020). Invest in physical activity to protect and promote health: the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17(1), 1-4.
^Beavers, K. M., Brinkley, T. E., & Nicklas, B. J. (2010). Effect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chronic inflammation. Clinica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 411(11-12), 785–793. https://doi.org/10.1016/j.cca.2010.02.069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11 月 1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405061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