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还记得外交部发言人推文被印度用户“碰瓷”删除的荒诞一幕吗?
那是几年前舆论场的常态,而现在,曾经的“反华急先锋”BBC,却主动拍起了赞扬中国的纪录片。
这种从抹黑到追捧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外媒为何集体“变脸”?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算盘?
![]()
F
从阴间滤镜到专题吹捧
风向真的变了,这绝非空穴来风,就在两年前,提起中国,不少外媒的笔下还是那个搞民族隔离、强迫劳动的人间地狱。
他们擅长给中国的街道拍上灰暗的滤镜,抓拍一些不文明行为,再配上特殊的文字游戏,可如今,画风突变,这些媒体像商量好了一样,纷纷调转枪口,开始唱起了赞歌,曾经给所有视频都加一层“阴间滤镜”的BBC。
![]()
最近竟然推出了一部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纪录片,高度赞扬中国的发展成就,要知道,首当其冲抹黑新疆棉的也是它,这变脸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更有意思的是《经济学人》,在5月底发布了一篇名为《中国如何变得更酷》的文章,饶有兴致地分析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变化。
彭博社也不甘落后,虽然语气里透着一股酸味,但还是承认了中国在电动汽车跟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已经遥遥领先,本土产业链完整得让美国都眼红,路透社则更务实,珠海航展一开始,各路外媒就像疯了一般纷纷报道,虽然渲染着“中国威胁论”,但也承认了中国的军工发展水平。
![]()
![]()
就连一直号称世界第三的印度媒体,这次也坦承了两国之间在军事实力上存在的差距是可观的,这背后,是中国无法再被掩盖的硬核实力,嫦娥六号从月背采样返回,是全球首例,再不服气也得报道。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即便在有关税壁垒的情况下,在国外销量也是稳步增长,好评不断,一些开着国产新能源车周游世界的博主,更是成了“活体广告”,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一片轰动,外国人要么赞扬国产新能源的安全性,要么对其科技水平啧啧称奇。
![]()
走到一些欠发达地区,更是随机刷新外国“NPC”围上来询问,能不能试驾,开完一圈就要问这车能不能卖给自己,华为的三折叠手机更是如此,无数人唱衰,说三星早就有概念机了,说三折叠是智商税。
但这些人也不得不承认,华为在这方面,科技水平就是遥遥领先,三星是做出了概念机,但一直没量产,是它不想吗?华为普通的折叠机,都能在联合国工作人员中引起不小的轰动,这种来自技术层面的震撼,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
![]()
硬实力是基础,金主断粮是催化剂
这一切真的只是因为中国实力变强了吗?当然,硬实力是这一切无法被忽视的基石,这是最根本的道理,截至2024年9月,中国的5G基站数量已经突破了400万座,用户接近20亿,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用户规模,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占比,从30年前的0.6%,飙升到了如今的24%,直接跃居世界第一,小到手机里的芯片,大到工业用的精密仪器,很多都印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
量子领域,“墨子号”卫星早已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也已研制成功,这些实打实的成就,让任何抹黑都显得苍白无力,外媒再想选择性失明,也做不到,但有意思的是,让这场转变来得如此迅猛、如此彻底的,还有一个更直接、更残酷的原因。
那就是“金主”断粮了,过去,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没什么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根本没有发声的机会,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被西方势力牢牢控制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声平台,同样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
就拿原来的推特来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方账号,转发一条广西阳朔的旅游宣传视频,想着宣传一下国内的好风光,结果没几分钟就被推特官方给删了,理由是外交部发言人的视频“盗用印度的”。
这简直荒诞至极,原来是一个印度普通用户,先盗用了我们社媒上的视频发在推特上,说这是印度境内的,后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又发布了同一条内容,就被那个印度用户给举报了,结果平台跟完全没审核一样,直接就把发言人的帖给删了。
![]()
这种赤裸裸的双标,背后离不开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当时正值拜登入主白宫,大玩舆论战的花招,可风水轮流转,2025年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砍了这方面的资金,给那群抹黑中国的媒体和平台直接断供,它们也不傻,没钱还要挨骂的买卖谁愿意干?
这不,BBC第一时间就转发了一条夸赞新疆美景的视频,要知道,当初首当其冲抹黑新疆棉的就是他!甚至还专门出纪录片来夸赞中国的成就,就差把“美国赶紧打钱,不然我就换边儿站”写在脸上了,原来所谓的新闻自由,客观报道,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不过是一桩生意。
![]()
官民合力的新叙事构建
当上层建筑的“生意经”被看穿,真正的力量,却在民间悄然生长,中国正在从被动地“被定义”,转向主动地“定义自己”,这是一种官民合力的新叙事构建。
回望历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的年代,但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的科学家们克服万难,一步步搞出了两弹一星,随着原子弹、氢弹的爆炸,火箭卫星的上天,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从此踏上了正轨,那是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民族精神的缩影。
![]()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追赶的同时,科技也开始大步向前,能引进的技术就花大价钱引进,不愿意卖的,我们就埋头钻研,在无数科研专家的努力下,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追平甚至赶超了西方上百年的科技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如今,这种精神正在被新时代的企业和普通人所继承,而更多的普通人,则成了新时代的“民间大使”,那些开着国产新能源车周游世界的博主,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
他们用自己的镜头和亲身体验,向世界展示着一个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这种发自内心的分享,比任何官方的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更有人情味,从“两弹一星”的无声呐喊,到旅行博主的有声分享,中国的叙事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质变。
![]()
警惕捧杀的清醒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信
面对外媒口风突变,我们是该弹冠相庆,还是该保持一份清醒?答案显然是后者,要小心它们的“捧杀”,毕竟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很难让人相信它们没有什么歪心思。
“捧杀”是一杯裹着蜜糖的毒药,它让你在飘飘然的赞美中,忘记脚下的路,放松了警惕,历史上,被“捧杀”拖垮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真正的自信,不是看他如何夸你,也不是看他如何骂你。
![]()
真正的自信,是源于内心的笃定,是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认同,是中国还是那个中国,不管外界风向如何,我们都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发展,正如我们的“十五五”规划所强调的:中国会优先进行国际协作,但更强调科技自立自强。
这是一种成熟的大国心态,是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定力,在构建自身生态的同时,我们也在向世界输出规则和合作方案,外交部明确表示愿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并主动发布全球AI治理行动计划、提出“AI+”国际合作倡议。
![]()
这种姿态,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作为“体系构建者”的国际新形象,我们的科技发展,不仅仅代表了国家进步,更是在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全球各国联合起来共渡难关,才是发展的正道。
我们追求的不是单向的“被认可”,而是双向的“共发展”,这种从“被定义”到“去定义”的转变,再到“共定义”的升华,正是中国为这个多极化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结语
风向转变的背后,是实力、利益和叙事权的综合较量,我们正从历史的被动接受者,变为未来的主动书写者。
未来竞争的核心将是叙事竞争,构建一个更多元、更包容、更真实的新叙事体系至关重要。
在你看来,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成为这个新叙事的参与者和构建者呢?
信息来源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