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副外长米哈伊尔・加卢津10月向《消息报》证实,俄方关于接触线人道主义停火、战俘交换、成立专项工作组等谈判提议仍有效,土耳其也多次表态愿继续提供伊斯坦布尔作为谈判平台。
但自7月23日俄乌第三轮会谈后,双方已三月余无新接触,10月28日土耳其总统府亦确认重启谈判无进展。
加卢津指出,俄方已应乌方要求提升谈判代表团级别,但基辅始终回避回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曾以“俄方代表团级别过低”质疑会谈严肃性,如今则被俄方指称“依赖西方武力支持,缺乏谈判意愿”。
俄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透露,俄方提交的工作组草案至今未获乌方答复。
2025年5月重启的伊斯坦布尔谈判曾促成多项人道主义突破:5月达成25岁以下战俘交换协议,累计1230名俄籍士兵归国;6月2日双方商定“6000:6000”遗体交换模式,截至10月底乌方已接收约1万具遗体,俄方仅收到不足200具。
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专家瓦迪姆・科祖林认为,悬殊的交换数据暴露了乌军严重伤亡,这让视谈判为“公关工具”的泽连斯基陷入被动。
“初期泽连斯基需展现谈判姿态争取西方支持,如今进程常态化后,伤亡数据的政治代价远超公关价值。”科祖林补充称,俄方曾指责乌方“最后一刻推迟交换”,显示双方互信基础薄弱。
![]()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鲍里斯・马尔蒂诺夫指出,谈判已从俄乌直接对话转向俄美幕后博弈。
8月俄美在安克雷奇会谈中曾就“不停止敌对状态下谈判”达成共识,俄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称俄方为此作出“部分让步”,但美方后续立场反转。
10月16日俄美领导人第八次通话后,特朗普一度宣布筹备布达佩斯峰会,却因分歧搁置:美方要求俄方先停火,俄方则坚持将乌克兰中立地位、领土问题纳入谈判框架。
更具争议的是,特朗普承认向乌提供“战斧”导弹,被克里姆林宫视为“局势升级”信号。
欧洲虽联合乌克兰推出12步和平计划,提出24小时停火、第三方接管扎波罗热核电站、用俄冻结资产设立重建基金等内容,但马尔蒂诺夫直言:“这本质是美国政策议题,欧洲无法摆脱华盛顿的主导。”
俄外长拉夫罗夫10月重申,和解必须先解决“冲突根源”,立场未发生松动。
而科祖林认为,伊斯坦布尔模式仍有重启可能,关键在美方态度。
据《纽约时报》报道,10月17日特朗普曾强硬要求泽连斯基接受俄方停火条件。
分析指出,随着西方援助压力增大,美对乌施压或进一步升级。
但俄方坚持领土诉求与乌方拒绝让步的核心矛盾未解,即便伊斯坦布尔谈判重启,突破僵局仍需大国博弈出现实质性转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