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购物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有金刚般的手段对付你!”——近日,一段云南香格里拉导游在旅游大巴上胁迫游客购物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言语之嚣张、态度之恶劣,令无数网友直呼“看得血压飙升”。
事件迅速发酵,当地文旅部门火速介入。目前,涉事旅行社及导游已被立案调查,初步处罚结果出炉:拟对旅行社罚款15万元、停业整顿30日,吊销涉事导游证。一场针对旅游市场顽疾的整治行动,再次拉开序幕。
“低价团”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游客成“待宰羔羊”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其背后是一条早已成熟的“不合理低价游”黑色产业链:
- 零团费、负团费揽客:旅行社以“280元玩转香格里拉两日游”等超低价吸引游客,实则成本远高于报价;
- 游客被“明码标价”:地接社根据游客的地域、年龄、职业划分等级,确定“可宰”额度,回扣高达数百元一人;
- 导游靠提成吃饭:导游收入主要靠“销售提成”,而非服务费。为完成业绩,不惜使用言语羞辱、精神施压等手段逼迫消费;
- 购物店“演双簧”:所谓“医生问诊”“专家推荐”,实为与旅行社勾结的购物店托儿,诱导游客花上万元购买高价虫草、玉石。
正如一位游客所述:“我们不是游客,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被当作案板上的羔羊。”
为何“整治复整治”,乱象仍难绝?
尽管云南等地多年来持续打击“强制购物”,但问题屡禁不止,根源在于:
- 利益驱动:低价团能快速获客,购物提成是部分旅行社和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
- 监管难度大:导游胁迫行为隐蔽,取证困难,往往“查到即停,停后又犯”;
- 游客贪便宜心理:部分游客明知低价有陷阱,仍抱有侥幸心理,助长了市场。
破局之道:从“罚导游”到“治源头”
要根治顽疾,不能仅靠“罚一个、停一家”的末端治理,更需系统性改革:
- 严查“不合理低价”源头:对发布超低价旅游产品的平台、旅行社进行重点监管,从源头切断“零负团费”链条;
- 推行“一价全包”透明化:鼓励高品质、纯玩团,让服务费成为导游主要收入,切断其与购物店的利益关联;
- 建立“黑名单”全国联动:对被吊销导游证、列入失信名单的人员,实现行业禁入,防止其“换个地方重操旧业”;
- 提升游客维权意识:鼓励游客保留证据、及时举报,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产业图景:超45.5万家旅行社,粤琼鲁领跑
中国旅游业规模庞大,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续的旅行社相关企业已超45.5万家。
- 2025年至今,新增注册企业约6.1万余家,显示出行业复苏活力;
- 从区域分布看:
- 广东省、海南省、山东省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省总和超13.3万家,占全国总数的29.35%
- 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旅游需求旺盛;
- 山东依托丰富的文化与海滨资源,成为旅游大省;
- 云南省虽位居其后,但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其市场秩序对全国具有风向标意义。
结语:旅游的尊严,不应被“购物”绑架
云南,这片被誉为“彩云之南”的土地,有雪山、有草原、有古城、有民族风情,本应是无数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然而,当“导游辱骂”“强制购物”成为标签,再美的风景也会蒙尘。
此次事件的查处是警示,更是契机。唯有彻底斩断“低价揽客—强制购物—高额回扣”的利益链条,让旅游回归“服务本质”,让导游靠专业和口碑吃饭,游客才能真正享受旅途的快乐。
毕竟,旅行的意义,是看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宰”一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