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的正式揭牌运营,天津市东丽区与甘肃省临潭县的东西部协作工作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
昔日“药乡”之困:优质资源难变增收优势
甘肃省临潭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825米,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品质上乘的道地中药材。当地的当归、党参、黄芪等资源丰富、品质上乘,其中“临潭当归”“临潭大黄”更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2.7万亩。
然而,这片“药材之乡”的百姓长期以来却面临着“捧着金饭碗,增收却犯难”的窘境。由于缺乏规模化、现代化的交易平台,药农们不得不驱车100多公里前往外地市场销售,不仅流通成本高、渠道不畅,价格也往往受制于人,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津临同心破局:现代化交易市场拔地而起
天津东丽援派临潭工作组立足临潭产业实际,将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列为东西部协作重点攻坚项目,锚定“搭建直连桥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效益”的核心目标,开启了一场精准帮扶的生动实践。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项目在新城镇启动建设。两年来,天津东丽区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100多万元,凝聚各方合力推进项目落地。10月28日,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临潭县中药材产业迈入规模化、集群化新阶段。
产业振兴新貌:从田间地头直通全国市场
走进市场,新鲜采挖的中药材堆积如山,药香浓郁,本地农户与外地客商穿梭其间,询价议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以前卖药四处奔波,现在家门口就能交易,省心又划算!”本地药农冯立新的感慨,道出了万千种植户的心声。
优质的货源与规范的环境,让市场成为吸引客商的“强磁场”。来自渭源的药商安和忠当场采购数十包药材,并表示将持续加大采购量;中药材种养殖专家李军也评价道:“市场上的中药材均为一手货源,道地品质有保障,希望全国各地药商前来采购”。市场凭借丰富的货源、优质的产品和规范的交易环境,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纷至沓来,逐步成为区域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有力提升了临潭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深化协作内涵:链条延伸惠泽民生
交易市场的价值,远不止于交易本身。冷藏库与物流分拣库的投用,构建起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让临潭中药材得以跨越地理阻隔,新鲜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不仅拓宽了销售半径,更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依托市场平台,本地电商企业纷纷开启线上销售新模式,让高原特色农产品通过“云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围绕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一批相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天津东丽援派临潭工作组大力支持临潭主管部门引入专业公司,为中药材市场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服务,构建本地农产品集散与交易枢纽。“天津东西部协作资金架起了‘富民桥’,一边连着田间地头,一边对接全国市场。”临潭县新城镇镇长陈惠莲说。
携手共赴新征程:绘就产业振兴新蓝图
津临两地的协作,既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有观念互通与智力支撑。天津东丽援派临潭工作组积极组织两地农业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开展交流活动,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运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入临潭。同时,选派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临潭挂职、指导,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产业人才队伍。
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天津东丽援派临潭工作组组长张伟伟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加大力度,一边延伸冷链、电商等产业链,一边做响临潭中藏药材品牌,要让临潭的药材卖得更远、农户赚得更多。”
市场开业当天,临潭县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安徽省中药材商会、中药行业企业家代表与临潭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部门、企业负责人作了深入交流,并签订了《临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产业长远发展搭建起长效合作机制。
东丽区副区长周青表示:“天津市东丽区也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协作、消费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临潭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华丽转身,谱写更加辉煌的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