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一对刚结婚一个月的小夫妻进入大家视线,新娘林某23岁,照片里穿着白纱的样子像童话里的公主,新郎陈某26岁,是一名退伍军人,给人感觉稳重可靠,可蜜月结束后没几天,林某就开始发烧,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而且是高危类型,第一轮化疗费用就要两万四,一瓶药八千块,一次得用三瓶,后续做骨髓移植花费更惊人,估计需要二十万到五十万。
![]()
陈某没有到处发求助帖子,也没有哭着求人捐款,他悄悄辞掉原来的工作,到医院附近找了一份夜班保安的工作,每月挣三千二百块钱,白天守在病房照顾家人,晚上去值班巡逻,手机屏保还是那张结婚照片,有病友的家属拍到他在楼梯间擦眼泪的视频,视频传到网上之后,话题“退伍军人的温柔有多贵”就火了,有人夸他有骨气,也有人说他傻,问他为什么不申请大病救助,其实他不是不想申请,而是不符合条件,医保对这种病的报销比例很低,而且很多救助项目只针对孩子,不管已经结婚的年轻人。
![]()
林某的父亲今年五十八岁,原本是建筑工人,现在退休在家,他主动提出要为女儿捐献骨髓,本来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七,结果却完全匹配上了,手术前一晚,这位父亲没有告诉家里其他人,悄悄签下了风险告知书,做完手术才过了三十六个小时,他就起身为女儿煮粥,移植之后林某的身体反应很严重,连续七天发高烧,白细胞数量降到零,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林某的父亲没有提任何补偿要求,只是在护士站轻声说,用我这一把老骨头,换女儿十年性命,值得。
![]()
家里的人全都拼上全力了,妈妈辞掉超市收银的工作,改做凌晨的保洁,每个月收入一千八,妹妹也把跨境电商那份月薪八千的工作给辞掉了,老家唯一的一套房子拿去银行抵押,贷出十五万来,网上的筹款页面凑到了三十二万八千,但一直到十月二十号,连抗排异的药费都还没能覆盖住,一个月光吃药就得花两万多,有懂医疗的博主算过,像这种病要想靠医保、商业保险、众筹和慈善这四层凑够钱,真正能做到的家庭不到两成,九成五的家庭会陷入心理破产的境地。
![]()
现在社会上帮助白血病孩子的基金有很多,比如"天使妈妈基金",每年救助四千多个孩子,但是成人患者的情况不同,成人患者只占全部救助案例的11%,就在同一个城市,有一位35岁的IT工程师也得了白血病,最后只能放弃治疗,他的妻子在小红书上写道,"我们连低保都申请不了,因为规定写的是'已婚有配偶',政府认为还有人可以负担生活",林某这个案例之所以特殊,不是因为林某长得漂亮或者刚结婚,而是这个案例暴露了一个现实,当爱情能够陪伴一个人熬过化疗的痛苦,却不一定能帮忙付清一张医疗缴费单。
![]()
国家骨髓库的数据显示,非亲属之间配型成功的机会不到三成,而在亲属当中,父母捐献的比例占到六成八。曾有专家提出,未来可能出现一种“定向捐献协议”,也就是父母提前签下同意书,表明如果孩子生病,自己愿意捐献,但现行法律不允许这种提前承诺的行为。林爸爸的举动,表面上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实际上也反映出当前制度存在滞后。他没有喊口号,也不抱怨政策,只是默默做了自己能做的事,这样的行动比任何呼吁都更能触动人心。
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人们总是习惯把希望放在感动和牺牲上,本来应该由制度承担的责任,最终却落到每个人的肩上,一个家庭为了治病,可以花光所有积蓄,甚至放弃工作、卖掉房子,赌上未来的收入,这不是爱有多伟大,而是制度存在漏洞,别人家的女儿、妻子、母亲,不能只靠运气等到配型成功,也不能只依赖亲情去扛起医药费,可现实是,没有人能替他们挨这一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