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天,日本列岛本该被绚烂的红叶装点,但一种日益加剧的恐惧却给这份美景蒙上了阴影。当年度统计报告出炉时,一个冰冷的数字刺痛了弹丸岛国人的心:全年野熊袭击致死人数已达10人,创历史新高。
你可能要问了,这听起来像是深山老林里几百年前的故事,咋就在科技这么发达的现代日本,还闹出这么大动静呢?这些闯祸的熊究竟是何方神圣,为啥现在变得这么“不好惹”?
![]()
先看看在日本地盘上活动的“主角”是谁,绝大多数惹麻烦的,是一种叫做“日本棕熊”的家伙,它们主要盘踞在本州北部最大的岛屿北海道上。
这家伙块头不小,成年公熊能长到两三百公斤,站起来比一个高大成年人还猛,浑身毛色偏深棕,胸口有时还带撮浅色的V型斑纹,算是亚洲黑熊的近亲,但体格更魁梧。
还有一种是“日本黑熊”,体型相对小一号,主要在本州、四国和九州的森林里安家。2025年那些致命的冲突,大部分账都得算在个头更大、性情也相对更莽撞的棕熊头上。
![]()
那为啥这些年,人和熊的“摩擦”突然激烈起来了呢?这第一层原因,就得从熊娃娃们自家饭桌上找。熊是杂食动物,胃口大得很,尤其到了秋天,它们得拼命往身上贴膘,好应付漫长的冬眠。
这顿“秋膘大餐”里,山毛榉的坚果、橡子这些东西是顶重要的主食,相当于咱们人吃的主食米饭。可最近这些年,由于气候变化捣乱,比如开花季节遇到反常霜冻,或者夏天雨水不凑巧,导致这些树木结果子收成不好,闹起了“粮荒”。
山里头的宝贝粮食减产了,熊们饿着肚子,本能就会驱使他们扩大觅食范围,往以前不怎么去的人类居住区边缘溜达,去找点更容易到嘴的食物。
![]()
这就要说到第二层原因了,人不断地往山边上凑。日本很多地方,特别是山区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萎缩。年轻人往大城市跑,留下不少空置的房屋和曾经开垦过、如今又荒废了的农田。
这些荒废的土地慢慢地又变回野生状态,吸引了鹿、野兔等食草动物来安家,而这些小动物呢,正好是熊的食谱上的菜。换句话说人类活动区域的退却,无意中给熊打造了一条通往村镇的“野生动物走廊”。
![]()
同时那些依然有人居住的村落,难免会在外面堆放生活垃圾,或者种些瓜果蔬菜,这些东西对饥肠辘辘的熊来说,简直就是摆在眼前的自助餐,诱惑力极大。
熊一旦尝到甜头,发现人住的地方有这么多“便宜食儿”,它们对人类的戒心就会越来越小,胆子就越来越大,进村入户的次数自然就频繁了。
这跟熊本身的习性也有关,棕熊这动物,天生警惕性高,但一般来说,除非感到受威胁、要保护幼崽,或者被逼到角落,否则主动攻击人的意愿并不强。
![]()
很多袭击事件,往往发生在双方突然遭遇、距离太近的情况下,比如村民上山采蘑菇、挖野菜,或者在树林边走路,一不留神和熊撞个正着。
这时候,熊会因为受到惊吓而本能地发动攻击。现在熊更多地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这种不期而遇的几率就像坐电梯一样往上蹿。
而且一些年老的熊,或者身体有伤、行动不便的熊,在野外竞争不过其他同类,捕食困难,它们可能就更倾向于冒险到人类社区寻找食物,这些熊的脾气可能更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冲突。
![]()
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日本各地有关部门和社区想了不少法子,比如加强预警系统,安装红外线感应相机监测熊的出没,通过手机短信向居民发布“熊出没”警报。
同时也积极推广防熊措施,像鼓励村民使用结实的垃圾桶防止熊翻找,清除村庄周围的灌木丛减少熊的藏身之处,甚至组织巡逻队。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会对频繁闯入居民区、威胁到人身安全的熊实施捕获或驱离。但是,这些措施实行起来难度不小,山区地形复杂,资金和人力也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