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欢喜哥”许绍雄病逝,我因来许地怀念他足迹,再一次走进了高第街。在北京路拐个弯,穿过写着“高第街”的石牌坊,600米长的街道便在眼前铺展开来。路口的石狮依旧醒目,街道的建筑轮廓带着近代岭南建筑的印记,虽然道路两边商铺依然在经营,但此时街上稀疏的行人、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轰动全国的商业地标——中国第一个服装批发市场。这条见证了广州千年商贸史的老街,从人声鼎沸到归于沉寂,藏着一代人的记忆,更刻着时代变迁的痕迹。
![]()
高第街的“高光基因”早在千年前就已种下:宋代时,这里紧邻负责对外贸易的市舶司,珠江边停满波斯、大食的商船,街上则成了热闹的“苏杭杂货街”,富商们在此建起高门宅第,“高第街”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明清时期,这里以鞋帽、布匹生意闻名,林则徐查禁鸦片时曾在此居住,“九同章”“三多轩”等老字号陆续涌现,成了广州人办嫁妆、买日用的必去之地。到建国前,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日用百货集散地,而真正让它名震全国的,是改革开放的浪潮。
![]()
1980年,高第街开出了广州第一个工业品市场,也是中国内地首个以服装为主的个体集贸市场。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这里成了“时尚圣地”——蝙蝠衫、牛仔裤、新潮泳衣从这里流向全国,“个体户”“万元户”的概念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它最辉煌的时刻:每天清晨闸门拉开,全国各地的商贩就涌进来抢货,街道两侧摆满摊档,中间还挤着“车仔档”,连十二条横巷里能站人的地方都开了铺子。数据显示,1986年这里的日客流量最高达20万人次,从街头走到街尾要被挤着挪半个多小时 。那时的高第街有多火?北京秀水街、武汉汉正街都学着它的模式起步,电影《雅马哈鱼档》、电视剧《高第街记事》更是让它的名字传遍全国,主题曲《广州仔女》至今还被老广州人哼唱。
![]()
这条街不仅有商业传奇,更藏着广州的人文密码。牌坊一侧的介绍写着,这里是“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氏家族的发祥地,清乾隆年间的第一大盐商许拜庭故居就在此,鲁迅的夫人许广平童年也生活在这里 。宋代时,张九龄的后人曾在此定居;明代画家李孔修曾在此挥毫;民国时期,这里的老字号依旧客流不断。走在晓日里、积银巷这些横巷里,斑驳的老建筑还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
![]()
![]()
但岁月流转,高第街渐渐褪去了光环。如今走在街上,最显眼的是“15元2件”、“10元1件”“清仓处理”的招牌,商铺大多卖内衣、睡衣等低价值商品,顾客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阿姨阿叔,日客流量只剩不到2万人次,比巅峰时少了70%。曾经的“时尚风向标”,慢慢成了老广州人口中的“底衫裤一条街”,与几步之遥的北京路商圈形成鲜明对比——那边人头攒动,这边就明显变得冷清。
![]()
今天高第街的落寞,本质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本地同行的“分流打击”。上世纪90年代初,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沙河服装市场陆续崛起。这些新市场场地更大、品类更全,还有规范的仓储和物流配套,而高第街街道狭窄,商铺多是一层铺面加二层仓库的老旧格局,根本容不下扩大的生意规模。不少最早在高第街起家的“万元户”陆续迁走,客源也跟着流失,高第街的服装批发份额被快速挤压。
![]()
更致命的是电商时代的冲击。随着网购兴起,批发商不用再千里迢迢来广州进货,手机上就能看样、下单、发货;消费者也更习惯在家刷手机买衣服,线下批发市场的优势荡然无存。高第街的商家大多是老个体户,不懂直播带货,也不会运营线上店铺,依旧守着“等客上门”的老模式。反观对面高第西街的鞋店,年轻店主们拿着iPad接单、对着镜头直播,生意反倒红火不少 。与此同时,大型购物中心越开越多,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年轻人更愿意去这些地方消费,老旧的高第街自然难以吸引客流。
![]()
![]()
硬件老化和业态单一也让它陷入瓶颈。高第街的建筑多是百年老房,产权复杂,改造难度大,街道狭窄得连货车都难通行,物流效率远不如新建市场。而且随着服装批发业务衰退,这里没能及时转型,渐渐扎堆做起了内衣生意,品类单一导致吸引力越来越弱。有商家算过账,租金没降多少,销售额却跌了一半,不少人撑不下去只能关门 。
![]()
不过,这条老街并未被彻底遗忘。近年来,高第街被列入广州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名单,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也将它纳入活化利用计划。如今在街上能看到不少围蔽施工的区域,有消息说改造后这里可能会像惠吉西一样,打造成融合历史文化与休闲体验的文旅街区 。2025年,街上还出现了“元裳话筑”这样装饰别致的新店,试图用新形态吸引年轻人驻足 。
我闲逛中在一家店中与一位守店的阿婆闲聊,她说:“以前这里挤得走不动道,现在是冷清了,但总有人来寻回忆。”听阿婆的话,我的思绪也飘回去从前高第街的样子。
![]()
对于老广州人来说,高第街不是一条普通的街道——它是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个体户揣着钱袋笑出的模样,是全国商贩扛着大包小包的身影。
从宋代的“苏杭杂货街”到明清的布匹名街,从改革开放的服装批发圣地到如今的转型中的老街,高第街的每一次变迁都踩着时代的鼓点。它的冷清或许是商业规律的必然,但它承载的历史记忆和商业精神,早已成了广州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活化改造的高第街,能带着新的活力,续写新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