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万的名画,33万就卖了?!”
湖北某地,一名14岁初中生为了购买游戏皮肤,竟然偷偷把家中价值330万的名画以33万的价格卖掉!当父母发现时,简直差点“吐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
01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发当天,正值周末,14岁的小李独自在家。父母都是成功的生意人,平时工作繁忙,很少在家。
小李是个游戏迷,最近迷上了一款热门网游,看到游戏里推出了限量版皮肤,价格不菲,需要好几万块钱。
他心里痒痒的,可是零花钱根本不够:“爸妈平时给的零花钱才几百块,这皮肤要好几万,什么时候才能攒够啊?”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上。这是父亲几年前花重金购买的一幅名家字画,平时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小李灵机一动:“这画看起来就挺值钱的,要不我拿去卖了?反正爸妈平时也不怎么看。”
说干就干,他趁着父母不在,小心翼翼地把画取了下来,然后上网搜索古玩收购店的信息。
找到一家离家不远的古玩店后,小李背着画就去了。
古玩店老板看到这幅画时,眼睛瞬间亮了!作为行内人,他一眼就看出这是真品,市场价值至少300万以上!
可看到眼前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店老板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会有这么贵重的东西?不会是偷来的吧?”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贪心还是战胜了理智。
店老板故意压低声音说:“小朋友,这画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年代不够久远,最多值个三四万。”
涉世未深的小李听了,顿时感觉有些失望:“才三四万?那算了,我还是不卖了。”
店老板见状,赶紧改口:“这样吧,看你年纪小,我给你个好价格,33万,一口价!”
小李听到33万这个数字,瞬间瞪大眼睛!这可比他想象中多太多了,买游戏皮肤绰绰有余!
他当即兴奋地点头:“好!就33万!”
就这样,价值330万的名画,被小李以33万的价格卖掉了。
拿到钱后,小李迫不及待地回家充值游戏,购买了心仪已久的皮肤套装,剩下的钱他藏了起来。
两天后,父母回到家中,李父习惯性地看向客厅墙上的画,顿时感觉脑子有点转不过来——画呢?!
“小李!客厅的画哪去了?!”李父大声喊道。
小李支支吾吾,最终在父母的追问下,说出了实情。
当听到330万的画被33万卖掉时,李父差点当场昏厥,李母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你知道那幅画值多少钱吗?330万!你就卖了33万?!”
这件事一出,网友炸了:
“熊孩子太可怕了,330万说卖就卖!”
“古玩店老板这是明摆着欺负小孩啊!”
“家长也有责任,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不看管好?”
“14岁的孩子能做出这种事,家庭教育真的有问题!”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这钱还能追回来吗?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争议: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古玩店是否构成欺诈?
根据《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案中,14岁的小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出售价值330万的名画,明显超出了其年龄和智力水平所能理解的范围,且未经监护人同意,因此该买卖合同无效!
古玩店老板是否构成欺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律师这么看:
古玩店老板明知该画价值远超33万,却故意隐瞒真实价值,并趁未成年人不懂行情之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收购,这种行为完全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
关于追回的可能性:
1.合同无效:因为小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的重大财产处分行为无效,古玩店应当返还字画。
2.构成欺诈:即使撇开未成年人身份不谈,古玩店的行为也构成欺诈,监护人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3.善意取得不适用:虽然古玩店可能主张善意取得,但由于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且交易价格明显不合理,难以认定为善意。
最终双方协商:古玩店同意退还字画,小李父母支付一定的“保管费”作为补偿,同时古玩店承诺今后不再与未成年人进行此类大额交易。
此案中,小李的游戏账户也被父母强制注销,充值的游戏币全部作废。
03深刻教训
330万的名画,33万就卖了,家长防不胜防!
教育孩子要从小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本案中的小李对金钱没有正确认识,不了解物品的真实价值,更不懂得家庭财产的珍贵。这与平时缺乏相关教育密不可分。
家长对贵重物品的保管责任不容忽视。价值数百万的艺术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应随意放置在未成年人容易接触的地方。
有网友热议:“现在的熊孩子真是什么都敢做,家长平时都在忙什么?”
也有网友表示:“古玩店老板太黑心了,明知道是小孩还故意压价!”
商家也应当承担社会责任。遇到未成年人进行大额交易时,应当主动联系其监护人,而不是趁机牟利。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购买虚拟物品而挥霍家产,这种价值观极其扭曲。游戏公司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消费的限制和监管。
从法律角度看,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未成年人的重大财产处分行为需要监护人同意才有效 2.商家利用未成年人不懂行情进行欺诈交易要承担法律责任 3.家长应当加强对家庭贵重物品的保管和对孩子的教育
本案最大的教训是: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金钱买不来的东西太多了,而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和正确引导。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欢迎您留言谈谈。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真实案件改编,当事人姓名及相关信息均已进行匿名化或虚构化处理,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文章仅以案例形式为大众提供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指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