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深夜,上海徐汇区漕河泾附近,一辆行驶中的理想MEGA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底盘突发火花,短短10秒内火势迅速蔓延,最终将整车吞噬,仅剩空架。幸运的是,驾乘人员及时逃生,未造成伤亡。
这起无碰撞自燃事件,通过行车记录仪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用户、媒体乃至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深切关注。
事发八天后,理想汽车于10月31日做出正式回应,在最终技术勘验结果尚未出炉的情况下,主动向监管部门备案了召回计划:宣布自11月7日起召回共计11,411辆相关车辆。此次果断行动,直接源于其内部排查锁定的核心隐患。
![]()
图源:微博
根据公告,初步调查将问题根源指向了“特定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
这看似微小的材料缺陷,却藏着连锁风险: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会被腐蚀渗漏,不仅可能导致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极端情况下更会引发电池“热失控”——也就是此次事故中“底盘起火、快速爆燃”的直接原因。
令人深思的是,这原本可能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事故。理想汽车官方承认,在车辆起火前4个多小时,云端预警系统就已监测到异常并联系了车主。然而,由于“此前无非碰撞起火先例”,团队未能果断采取强制停车等紧急措施,最终错失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在小雷看来,这暴露了智能汽车时代问题:我们能靠技术监测到风险信号,却未必能建立与之匹配的“无先例决策机制”——当系统亮起红灯,是依赖过往经验保守应对,还是以安全优先突破常规?显然,理想此次的预警响应,输在了后者。
![]()
图源:理想汽车
面对确凿的隐患,理想汽车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
根据召回方案,官方将为所有涉事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单台施工约需1个工作日。召回将按车辆交付顺序推进,已触发云端预警的车辆将优先处理。
从销量数据看,此次召回规模占理想MEGA 2024款总销量的比例显著。乘联会数据显示,该车型2024年3月销量达到峰值3229辆,全年累计销量约1.18万辆,此次召回的11411辆车占其2024款总销量的近九成。作为定价51.78万-55.98万元的高端MPV,大规模更换核心部件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投入。然而,正如官方所强调的,这正体现了其对潜在隐患“零容忍”的原则。
同时,理想也宣布将优化云端预警策略,未来在监测到关键安全信号时,将直接指引驾驶员靠边停车并启动救援程序。这一改进,正是用实质行动弥补了此前在“最后一公里”决策上的缺失。
![]()
图源:理想汽车
说到最后。
从冷却液这种“小部件”到牵动万人的召回,这场事故印证了“安全无小事”。理想未等最终结论便主动召回,打破行业惯性,值得肯定;但预警系统“见异常不叫停”的疏漏也敲响警钟。
正如李想所言,“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但生命是百分之百”,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零容忍”才是高端品牌该有的态度。
小雷看来,理想汽车此次的主动召回,展现了企业应有的担当,其价值远超召回成本本身。对于所有奔赴在智能化道路上的车企而言,真正的成熟,不仅在于技术的领先,更在于当系统亮起红灯时,拥有将用户安全置于所有商业考量之上的勇气。
前路漫漫,安全,永远是回家的唯一捷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