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时刻,国家出手,“涨工资”开始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发布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情况,
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档最低工资,全面突破了2000元大关,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
具体来看,除北京和上海,其他省份的最低工资涨幅都在8%以上,显著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涨幅。
其中,内蒙古的变化最大,“第一档”最低工资增长14.65%,“第二档”增长15.18%,“第三档”增长15.68%。
除此之外,贵州、安徽、福建、重庆、四川、青海、广西等地,该档次的涨幅也在10%以上。
那么问题来看,为什么地方集体出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呢?工资普涨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
.01
为什么反复强调涨工资?
其实,仔细算来,今年应该是历史以来喊话涨工资最多的一年。
3月16日提出:要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并科学提升标准;
4月25日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5月26日强调:企业要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6月9日强调: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7月明确:将研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
而一次次喊话,信号也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促消费”——从“生产主导型社会”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型,让底层的、普通的老百姓的收入先涨起来。
原因有两个:
第一,低收入人群更愿意花钱。
其实给不同人群增加工资,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你给高收入人群每月多100元,他们可能不太在意;但如果给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情况就不一样。
比如:兼职家教的大学生小孟说:我以前给孩子辅导作业,一小时赚20块,一个月赚320块,现在一个小时涨23块,一个月就多赚48块,虽然不多,但一个月的早餐牛奶钱够了,这个钱就不用从生活费里面挤了。
所以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工资增加了,多半会用来改善生活。他们可能会在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方面增加消费,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消费市场活力。
有研究显示: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带来2500亿元的消费增长。这对拉动经济是非常有效的。
而高收入人群呢,他们增收以后更多是拿去投资,所以只有低收入人群的钱包鼓了,才能释放更多的消费需求。
![]()
2、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社会预期
提高最低工资还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让社会更稳定。而这种稳定,又会进一步提升整体消费意愿,从而带动中高收入群体也跟着涨,最终大家收入都慢慢提高。
比如,最底层收入涨10%,可能连带着中低层收入也普涨5%~8%,最后整条收入梯子都被抬高。
有专家指出,历史上最低工资涨得快的时候,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也上升得更快。
![]()
.02
除了涨工资,还有哪些方式促进消费?
除了直接涨工资,国家也在用其他方式帮大家“变相增收”:
①发消费券、搞以旧换新补贴,比如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给予销售价15%的补贴。
②发放育儿补贴,直接打到个人账户;比如今年9月,国家政策明确,每个娃每年能补3600元,直到孩子满3岁为止!
另外,减轻老百姓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其实也是增收,毕竟这也能间接刺激消费。比如:
1、住宿方面,国家继续下调个人公积金住房房贷利率,以及存量房贷款利率,直接减轻了房贷压力;
2、教育方面,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
3、医疗方面,今年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较上年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700元。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则维持在上一年的水平(400元)。
这些不难看出,国家正在变相的给我们所有人“涨工资”。
因为,只有收入能保持增长,每个人不再过度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才会有人愿意将更多储蓄转化为消费。
![]()
最后:
除了国家政策帮我们“涨工资”以外,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提升能力,让自己更有价值。
毕竟,真正能让你薪水持续上涨的,最终还是你自己的实力。
你说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