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道歉了,因为他用“连滚带爬”形容自己登机的狼狈。
网友不买账,说他夸大其词、误导公众;徒弟崔轼玄怒怼网友,称你们不懂文化隐喻;机场出面承认高度差属实,但说司机没恶意;监控一放,舆论炸了,有人骂郑智化“卖惨”,有人骂网友“冷血”。
![]()
一场关于25厘米高度差的风波,硬是演成了全民道德审判大戏。
可我们真正该问的不是“他有没有连滚带爬”,而是:一个60多岁、双腿纤维化的残障人士,为什么需要靠“迈25厘米高台”来证明自己的尊严?
先说事实:
深圳机场升降梯与舱门确有25厘米落差,郑智化登机时吃力、颤抖、耗时30秒才挪进去,这是监控拍到的。
![]()
他年轻时还能拄拐站立演唱,如今连短距离行走都困难,日常靠轮椅。这种身体状态下,25厘米不是“一步之遥”,是“生死之坎”。
他发帖说“连滚带爬”,确实带有情绪和文学夸张。但问题是,这四个字真那么不可接受吗?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众目睽睽下挣扎登机,内心羞辱、身体疼痛,用“狼狈”来形容那一刻的心理状态,有错吗?
![]()
文学本就允许修辞,愤怒也该有出口。他没造谣,没点名辱骂,只是表达了一个残障者在无障碍设施缺失下的真实感受。
可网友呢?
揪着“连滚带爬”四个字不放,非要说他“欺骗大众”。甚至在他道歉后,还要追加审判:“道歉也是被迫的”“公众人物不该情绪化”。
![]()
这哪是讲理?这是在要求受害者完美。
更讽刺的是,机场调查结果明明证实了郑智化的投诉成立,25厘米高度差存在,无障碍设备不完善,司机未按规范操作。
![]()
可最后,被批评教育的司机没丢工作,机场轻飘飘一句“将逐步改进”,这事就算翻篇了。真正推动问题曝光的人,反而成了“罪人”。
我们总说要包容残障人士,可当他们真的发声时,我们却要求他们“冷静”“理性”“别情绪化”。你不能大声,不能愤怒,不能用一点修辞,否则就是“煽动对立”“博同情”。
![]()
可现实是:如果郑智化不说“连滚带爬”,如果他只冷冷地说“升降梯有25厘米高差”,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吗?会有机场迅速回应吗?会有其他城市开始自查无障碍设施吗?
不会。
正因为他用了情绪化的语言,这件事才出了圈。而那些指责他“用词不当”的人,恰恰是靠他的“不当”才看到问题的。
他徒弟崔轼玄说得对:连滚带爬,形容的是那种命悬一线、尊严尽失的危急感。对普通人是抬脚的事,对他可能是摔倒、骨折、终身瘫痪的风险。这种恐惧,外人很难共情。
![]()
可悲的是,我们宁愿相信一段剪辑过的监控,也不愿相信一个残障者亲口描述的痛苦。我们相信“眼见为实”,却忘了镜头从不记录疼痛。
事后,郑智化道歉了,态度诚恳。他没说自己没错,也没甩锅,而是承认表达方式欠妥。这份担当,比多少道貌岸然的“键盘正义”都体面。
![]()
可有些人还是不放过。因为他们的快感不来自真相,而来自“打倒名人”。
这起事件最该被记住的,不该是“郑智化说了谎”,而是一个60岁残障歌手,本该被抬上飞机,却不得不拼尽全力跨过一道本不该存在的坎。是机场无障碍形同虚设,是服务人员缺乏培训,是整个社会对残障群体的漠视。
郑智化或许用词激烈了些,但他没有错在发声,而是错在太晚才发声。而我们,不该惩罚那个揭疤的人,而该去补上那道25厘米的裂痕。
毕竟,今天他跨得艰难,明天可能就是你我父母轮椅卡住的地方。别等到轮到自己,才明白什么叫“连滚带爬”的绝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