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日本横须贺美军基地传来一则震惊全球的消息:
正在亚洲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发表公开讲话时明确宣布,将签署总统行政令,要求美国所有新造航母放弃电磁弹射系统,全面回归已经使用近50年的蒸汽弹射技术,同时叫停所有与电磁弹射相关的研发项目。
![]()
这一决定不仅让美国军事圈陷入混乱,也让中国网友纷纷调侃“这操作太给力”。
在普通人看来,放着全球公认的先进技术不用,非要往“老路子”上走,特朗普这番操作,简直是在亲手断送美国海军的未来。
![]()
更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他表态的一个月前,中国海军刚刚完成了电磁弹射技术的关键突破,形成了鲜明对比。
01.
特朗普要废掉电磁弹射,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持续了八年的“执念”,整个过程的时间线清晰可查,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公开报道和官方信息佐证。
![]()
早在2017年,特朗普在首个总统任期内接受《时代》杂志专访时,就首次公开批评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
不过当时由于美国海军、军工企业的联合反对,以及国会的质疑,这一极端想法并未落地。
这期间,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确实问题频发,相关缺陷被美国官方多次披露。
![]()
同样拖后腿的还有配套的电磁拦阻系统。在同期进行的763次着舰测试中,拦阻装置出现10次操作失败,远高于“每1.65万次降落1次故障”的官方要求。
更严重的是,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2025年发布的《福特级航母现状评估报告》显示,由于电磁弹射系统与舰载机的适配性问题尚未解决,福特号至今无法安全弹射和回收F-35C隐形舰载战斗机,这一问题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通过升级改造解决。
![]()
虽然美国海军宣称这种升降机的升降速度是尼米兹级传统升降机的两倍,但可靠性问题一直无法根治,直接导致舰载机的弹药补给效率大幅下降,影响航母整体出动能力。
就在美国福特级航母深陷技术困境时,中国传来了突破性进展。
![]()
2025年9月22日,中国国防部官网正式发布消息,歼-15T重型战斗机、歼-35隐形战斗机、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三型舰载机,已在福建舰上成功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短短一个月后,特朗普就在“华盛顿”号航母上做出了“弃电磁改蒸汽”的决定。他在演讲中强调:“我们花了几十亿美元在这个愚蠢的电动系统上,一旦它出故障,得找最顶尖的专家来修,而蒸汽弹射器用锤子和喷灯就能搞定,效果一点不差。”
![]()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技术发展就该“向前看”,电磁弹射比蒸汽弹射先进是公认的事实,美国海军自己的官方文件也多次认可这一点。
02.
那么特朗普执意要“开倒车”,他的理由到底站不站得住脚?我们用官方数据一一拆解。
![]()
先看特朗普最在意的“成本与可靠性”。他声称电磁弹射“花了九亿多美金却没啥效果”,但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仅研发阶段就耗资超过30亿美元,加上后续的改进费用,总投入已达数十亿美元。
这些投入早已形成“沉没成本”,现在放弃意味着之前的钱全部打了水漂,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
再看“可靠性”的对比。特朗普吹捧蒸汽弹射“稳定可靠”,确实,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使用蒸汽弹射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
![]()
反观电磁弹射的优势,中国国防部官网在解读福建舰试验成果时提到,电磁弹射由软件精准控制,弹射力度可根据舰载机吨位灵活调整,既能弹射空警-600这样的重型预警机,也能适配歼-35这样的隐形战机。
特朗普拿“维修复杂”说事,也与最新的官方数据不符。
![]()
五角大楼2025年作战测试评估报告显示,福特号在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的首次实战部署中,电磁弹射系统完成了8725次弹射,虽然可靠性仍未达到设计标准,但相比初期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报告明确指出,电磁弹射的问题主要是初期技术不成熟导致的“成长痛”,而非原理性缺陷,随着硬件升级和软件优化,可靠性正在稳步改善。
![]()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公开信息,2025年10月,美国政府因预算分歧陷入停摆,持续时间已达一个月。
受此影响,130万美军面临薪资发放延迟的问题,部分军人的军衔晋升也被迫暂停。
![]()
特朗普一贯推崇“美国优先”理念,对传统工业和成熟技术抱有强烈偏好。
这种“回归传统”的表态,既能迎合老一辈军工人和保守派选民的诉求,又能展现自己“强硬务实”的领导风格,同时向军工复合体施压,为后续的国防预算谈判争取主动。
但从军事专业角度来看,这种“政治优先”的决策,完全忽视了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
在军事专家和普通民众看来,特朗普要把航母改回蒸汽弹射的决定,堪称“自废武功”,从技术、成本、战略三个层面给美国海军带来致命打击,其中的荒唐之处显而易见。
03.
第一个致命后果是技术路线断裂,彻底丧失未来竞争力。
![]()
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的技术简报显示,福特级的核反应堆动力分配、舰体内部空间布局、电力系统架构,都是为适配电磁弹射量身打造的。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2022年的报告明确指出,要重启蒸汽弹射器生产线,需要重新招募培训技术工人、重建配套供应链,至少需要5-10年时间,额外耗费数十亿美元,这期间美国海军将面临新航母“无弹射器可用”的困境。
美国海军官方估算,仅对已开工的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进行改造,费用就将超过20亿美元;后续的“企业”号和“多里斯・米勒”号如果同步改造,总费用将突破百亿大关。
![]()
根据美国海军学会的分析,每艘福特级航母的改造周期至少需要3-5年,每天的延误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
加上之前在电磁弹射上投入的数十亿美元沉没成本,美国海军相当于为同一个项目重复花钱,这会让本就紧张的国防预算雪上加霜,迫使其他关键项目(如新型驱逐舰、核潜艇、舰载机研发)削减资金,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个致命后果是战略误判,错失技术追赶的关键窗口期。
![]()
美国海军原本寄希望于福特级的电磁弹射技术,保持对其他国家的领先优势,但特朗普的决定让这一计划彻底泡汤。
目前,美国海军正面临“两难困境”:尼米兹级航母用蒸汽弹射,虽能弹射F-35C,但无法让战机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大幅受限;福特级用电磁弹射,却因适配问题无法正常使用F-35C,形成“有舰无机”的尴尬局面。
![]()
而中国福建舰通过电磁弹射,已实现歼-35隐形战机“满油满弹”起飞、歼-15T重型战机重载打击、空警-600预警机远程指挥的全体系能力,这种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军工体系的“外行领导内行”问题日益凸显。除了强行改变航母弹射技术路线,特朗普还曾将美国六代机命名为F-47,仅为纪念自己是美国第47任总统,这种完全不考虑军事技术规范的做法,让美国军工界深感无奈。
![]()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援引五角大楼内部人士的话称,频繁的政治干预正在打乱美军的长期技术规划,导致研发方向反复摇摆。
特朗普之所以急着放弃电磁弹射,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的快速进步“刺激”到了。
对比中美两国的技术发展路径,不难发现核心差异:中国坚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既敢于突破新技术,又注重扎实的试验验证;而美国福特级采用“技术跃进+并行研发”,在多项关键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就仓促开工建造,导致各种问题集中爆发。
![]()
特朗普的“退回到蒸汽时代”决策,本质上是对技术难题的逃避,而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结语:
虽然特朗普高调宣布要改回蒸汽弹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决策真正落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美国海军和军工企业绝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投入巨资的电磁弹射项目——波音、通用动力等军工巨头已经在相关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国会也不会批准巨额的改造预算,这些都会成为阻碍决策落地的重要力量。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内部纠结恰恰是我们的发展机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而是要继续坚持自己的发展节奏,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
![]()
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成功,只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未来还需要不断优化系统可靠性、完善舰载机体系、提升航母编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不是靠“退一步”就能赢得优势的。
![]()
技术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只有敢于创新、坚持投入、稳步前行,才能在未来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主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见证中国海军的崛起,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感,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而特朗普的“任性”决策,不过是给中国的发展之路增添了一段小插曲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