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1月2日晚上7点,我将直播分享
《帮助厌学躺平孩子回到学校》
欢迎预约直播
01
儿子今年13岁,刚上初一竟然就厌学了!
其实,我不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我一直是佛系的态度。
因为我觉得,人生是一场长跑,学习也是。
整个小学期间,儿子确实也过得很开心。
别的同学放学回家,除了完成作业之外,还要预习、复习,上托管班格外学习。
儿子只需要把作业写完,剩下时间全是玩。
但到了初中,儿子就跟不上学习进度了。
老师也开始联系我,让我多督促孩子的学习,“必须得抓紧了,不会的内容只会越攒越多”。
这下子,我也着急了,一改过去的佛系作风,每天晚上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儿子身边,看着他学习。
可能是欠下的知识点太多,加上儿子一直没有强度较高的学习习惯,对这种变化,他非常不适应,各种闹情绪。
要不就跟我讨价还价,问能不能少学一点,他累了。
而我同样被儿子的学习,气得冒火。
那脑子舍不得动一点,让干点啥事,能推脱就推脱,额外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点不肯做!
我以为,只要用心,坚持一段时间,儿子落下的学习进度给追上来,就没啥问题了。
可我越用力,越严格监管,儿子的厌学心理就越高涨,越抗拒我的管教。
我发现,他几乎已经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我一督促学习,给他布置练习题,他就叽歪,发脾气。
说他几句,就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让我放弃他:
你别逼我学习了,我不是学习的料。 我就是笨,就是学不会,行了吗? 我也思考了啊,那我就是不会啊!
既不想努力,也不认为自己能学好。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了个妥妥的学渣,以后可怎么办啊!
![]()
02
实际上,长期低自尊和自我否定的孩子,走向厌学只是时间问题。
什么样的孩子,会习惯性自我否定,形成低自尊?
往往跟长期接受负面体验与评价有关。
(1)“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带来失败预期:
在学习上,习惯失败的孩子,会逐渐形成低自尊,发自内心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够聪明,不配获得成功。
他们预期自己会失败,这种负面的想象,让孩子感到恐惧焦虑又无助。
既然“注定”要失败,努力似乎就变得徒劳无功,甚至尝试本身都成了一种痛苦,因为尝试可能再次证明自己的“无能”。
为了避免这种预期的失败带来的打击,他们选择逃避学习任务——表现为厌学。
(2)害怕失败与回避挑战:
对低自尊的孩子来说,失败不仅仅意味着成绩不好,它是对自我价值的直接否定。
一次考试失利、一道难题解不出来,都可能被解读为“我太笨了”、“我什么都做不好”。
为了避免这种毁灭性的自我否定感,他们发展出强烈的回避倾向。
不尝试、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就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虽然不学习也会导致成绩差,但至少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我没努力”,而不是“我无能”。
这种“自我设障”行为在心理上,比直面失败更容易承受。
![]()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儿子很容易就放弃,认定自己不行了。
因为从小没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和正反馈,从没在学习上“尝到甜头”,而我的“病急乱投医”,加码督促,又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和负面体验。
种种因素叠加到一切,小小年纪的儿子就厌学了,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也不认为自己能行。
真正的教育不是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点燃自尊的火种,照亮孩子内心“我能行”的力量。
想要帮孩子走出厌学的迷雾,就要帮他提升自尊和内在动力。我从3个方面,引导儿子做出改变,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键预约直播
《帮助厌学躺平孩子回到学校》
03
1、帮孩子重建积极的自我认知,打破低自尊和厌学的恶性循环
孩子长期形成的低自尊,与厌学形成了一个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
低自尊 → 预期失败、害怕批评、扭曲归因 → 回避学习、缺乏动力、内耗严重 → 学业表现不良 → 加深“我不够好”的信念 → 自尊进一步降低 → 更严重的厌学。
而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在于,帮孩子重建积极的自我认知,
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还有很多闪光点,也是价值和能力的体现。
比如有的孩子,会弹琴、跳舞、美术等;有的孩子,虽然没有发展特长,但在某个方面有兴趣,有优势;
家长可以先从学习以外的方面,寻找孩子值得赞赏的点,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我经过观察和挖掘,发现儿子有几个我都没有的亮点:心思细腻,很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绪,附上贴心的行动。
邻居爷爷年纪大了,有些唠叨,他会耐心的听完,不像一般的小孩子没有耐心,听几句就跑远了。
我就在亲戚朋友面前,当着儿子的面,真诚的夸奖儿子,表扬他很贴心,考虑他人的感受,善良可爱。
儿子虽然学习能力不足,但字写的不错,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我就抓住这一点,频繁肯定,通过各项小事的认可,给儿子灌输一种理念:
单一方面的落后,不能定义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在很多方面都有能力,只要我想,付出行动,我就能创建自己的价值。
儿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也在我的认可中,不断累积、增强。
![]()
2、 减少批评和指责,多提供具体的、建设性的反馈
低自尊,信心不足的孩子,表面看上去破罐子破摔,不在乎自身表现。
但在内心,他们对批评和负面评价非常敏感。
尤其是来自家长的指责、否定,包括眼神和语气,都能被他们敏锐的捕捉到,进而内化成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和攻击。
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批评和尴尬,他们会选择沉默,退缩,抗拒写作业等,严重的甚至会拒绝上学。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不逃避,家长要尽量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家庭氛围。
在辅导学习时,减少批评和指责,提供指导性的反馈。
比如孩子课文反复背不下来,不要情绪上头,骂孩子笨,猪脑子,这只会让孩子感到挫败,压力增加,更无法集中注意力。
学习是一件需要动脑的事情,如果孩子内心排斥,即使人坐在哪里,知识也不往脑子里进。
可以从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入手:
背诵也是有技巧的,那些很容易背诵流利的孩子,并不是比你聪明,比你擅长,是他们更早掌握了技巧。 你试试先记住每段话的第一个字,然后理解下这段课文是在讲什么,理解后再用首字法串联起来,试试,是不是不容易卡住了?
在包容和温和的氛围里,孩子也会逐渐放松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孩子犯错时,哪怕犯的错误很低级,或者重复出错,家长也要接纳,这就是孩子当下的能力和现状。
允许犯错,强调犯错是学习的机会。
孩子是很敏感的。当他明显感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情绪少了,包容和允许多了,他会不畏惧犯错和挑战,主动尝试。
![]()
3、聚焦过程与进步,强化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从“我不行”走向“我能行”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一件事。也是决定人是否愿意主动尝试、坚持的关键。
而成长型思维,是培养孩子高效能感的基础。
当孩子慢慢养成成长型思维后,他就会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努力和坚持能带来进步。
当孩子关注努力和进步,而不是结果和天赋时,他会更有信心和动力迎接挑战。
我做了两个调整,去培养儿子的成长型思维:
(1)认可努力与进步
将反馈重点从“聪明和结果”,转向具体的过程和进步:
我看到你这周每天都坚持复习。 这个解题思路很不错呀! 比上次错了3道题,这次只错了1道,进步很大!
这让孩子明白努力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和掌控感。
(2)将挑战视为学习机会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引导改进,跟他一起分析原因:
这次是没做好,不过没关系,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下次可以怎么调整呢?
强调这是成长必经之路,而非能力不足的证明:
你知道吗?犯错是大脑成长的机会,你现在出错越多,反而是好事,进步也会越快。
当孩子建立起“我能通过努力变得更好”的信念,也就是成长型思维时,这种内在的自信,是面对学习和挑战时自觉主动的强大驱动力。
在一次次克服小挑战、看到自己进步中,不断积累“我能行”的信心,也就是高自我效能感,孩子也会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克服困难并坚持到底。
![]()
我一步步引导儿子,消除了对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了自尊心,强化了“我能行”的信念。
我发现,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他们内心也渴望获得成功,获得认可,这是人性深处的向好心理使然。
不管孩子多么厌学,消极,家长都不要放弃。家长越早帮孩子建立“我能行”的信念,孩子的动力就会越足。如同滚雪球一样,一个越来越自信,努力的孩子就脱颖而出了。
一键预约直播
《帮助厌学躺平孩子回到学校》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突然变得叛逆、厌学,感觉完全变了个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懵的!
为了帮助青春期孩子家长,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我推荐你来学习黄志猛教授的《青春期叛逆厌学孩子变形计:唤醒内驱力》父母实操课!
课程内容聚焦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亲子关系差、叛逆难管、 沉迷手机、学不会学不好、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从原因分析,到日常实操方法,课程教的方法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去做! 你一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真心建议所有家长,都来学一学!
点击图片,开始学习
点亮“爱心”,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