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六安开发区九仙尊霍山石斛文博园内,一场关乎指尖绝艺的较量正在上演。“中国梦·劳动美”六安市第二届霍山石斛非遗炮制技艺劳动技能竞赛正式开赛,来自全市各县区的34名选手同台竞技,共同守护这项省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本次竞赛为个人赛,由六安市总工会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六安开发区总工会、六安开发区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及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全面检验选手的综合素养。赛程设计科学严谨:决赛理论测试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20%;而核心的实际操作竞赛占总成绩的80%,充分凸显了对匠人手上真功夫的重视。
![]()
此次竞赛聚焦霍山石斛枫斗炮制18道工序中最为复杂核心的环节——“绕条”。在比赛现场,选手们需将柔软的石斛条绕制成形如“蚱蜢腿”的枫斗。裁判组将依据紧密度、均匀度、龙头凤尾完整性、断裂情况、洁净度及龙须草固定方式这六大严苛标准,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评审。
![]()
![]()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比赛随即进入白热化阶段。赛场内,只听见石斛条翻动的沙沙声。选手们全神贯注,指尖翻飞,将柔软的石斛条精准地缠绕、定型,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长期积累的经验与对火候、力道的精妙掌控,现场弥漫着石斛特有的清香。
![]()
![]()
“霍山石斛是我们六安特有的名贵珍稀中药材资源,过去一度濒临灭绝。”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戴亚峰在现场动情地介绍,“通过十来年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开发,如今栽培面积超2万亩,年产值近70亿元,带动了数万人就业。”这段从濒危到振兴的产业历程,为眼前的技艺竞赛写下了厚重的时代注脚。戴亚峰表示,再次承办竞赛,正是为了激发从业者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热情,为这个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
对于参赛选手而言,这更是一次技艺的淬炼与初心的回望。选手王谋会表示:“比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了我们的技术,同时也鼓励我们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而选手梅虹则坦言:“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通过比赛找到了差距,提高了水平,回去之后我将继续做好霍山石斛枫斗非遗技艺的传承。”
![]()
![]()
![]()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和裁判组的严格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10名。决赛总分位列前三名的选手,经市人社局核准,将被授予“六安市技术能手”称号。手捧沉甸甸的荣誉,获奖选手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现场掌声不断,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技艺的最高肯定,也是对所有坚守与传承者的巨大鼓舞。
![]()
赛场内,匠人们指间定型的,不仅是名贵的“仙草”,更是一个产业看得见的未来。此次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广大从业者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热情,为霍山石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劳动美”在非遗技艺的传承中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刘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