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该往哪边站 ?”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看着“呼啦圈”犹豫不决,望向徐长青老师。
徐老师却背着手,走到最后面,“不看”黑板前发生的事儿,慢慢说:“想想,再想想。”……黑板前的几个孩子叽叽喳喳,两个站进“抢椅子圈”,两个站进“石头剪子布圈”。
台下忽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犹豫不决的女孩,最后站在了两个“呼啦圈”重叠的地方!抽象的“集合”概念,就这样在游戏中“站”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
这是发生在“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思维型课堂——2025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讲坛”现场的一幕。10月24日至26日,济南稼轩学校成了教育思想的“碰撞场”,柏继明、华应龙、徐长青、贲友林等10位数学名师,用10节现场课、10场报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老师,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思维开花”的教学盛宴。
![]()
生动课堂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数学教育未来的深度对话。在论坛开幕式上,济南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张雪丽道出了举办这场盛会的初心:“我们不仅专注办刊,更致力于协同办学——希望通过打造‘研修学堂’,把全国的顶尖教育专家和名师请进来,一起研发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真正赋能教师的专业成长。”她特别强调,要为一线的实践智慧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好的教育经验被看见、被传播。
![]()
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延芳,则用一个个身边的教育故事,描绘出区域教育发展的新图景。从历城二中的“三张教育名片”,到稼轩学校小学部“深度陪伴”与“无差别的爱、看见每一个”的办学特色,她娓娓道来,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教育的内涵发展,正真实地发生在一间间教室里,一次次师生互动中。
![]()
华应龙:数学课也能 “燃”起爱国情
作为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首届“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获得者,华应龙老师带来的《阅兵之美》,把国庆阅兵的壮观场面“搬”进了数学课。“你们看,战士们的步伐为什么这么整齐?方阵为什么这么美?”他引导学生从“对称”“比例”“节奏”中找答案。
“原来数学不只是算式,还藏着国家的力量和美!”一名学生在课后感叹。华应龙说,他打造的“国数课”,就是要让数学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
李培芳:AI来了,想象力更要飞
福建省特级教师、全国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李培芳老师,带来《了不起的想象力》,孩子们动手剪盒子、围立体图形,AI动画则把抽象的空间关系变得“看得见”。“不是AI替代思考,而是帮我们想得更远。”他说。
有孩子下课还追着问:“老师,我能不能用AI画一个我想象中的宇宙飞船?”
![]()
潘小明:知识不是孤岛,是连成一片的海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潘小明教《体积》,不急着给公式,而是让学生比一比、倒一倒、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杯子装得多?”学生在争论中逐渐逼近概念的本质。
他说:“数学不是一个个零散的点,而是一张网。老师要做的,是帮孩子把网织起来。”
![]()
贲友林:把课堂还给学生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南京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贲友林讲《分数与除法》,一上课就“退居二线”。学生用尺子画、用纸折、用算式推,方法五花八门。“课堂不是老师的秀场,是学生的思维操场。”他在报告中说,“我们要教的不是答案,是思考的勇气。”
![]()
徐长青:用最简单的道具,教最深刻的道理
就是文章开头的那场“呼啦圈”数学课,徐长青老师(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简约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用游戏讲“重叠问题”,学生玩着玩着就懂了韦恩图。“思维的核心是简化,不是复杂。”他说,“老师要做的,是帮孩子拨开迷雾,看见本质,在不知不觉中帮学生建立学科思维、形成核心素养。”
![]()
王倩:曹冲称象,称出跨学科的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务委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王倩老师,带学生“重现”曹冲称象,数学、物理、文史知识自然融合。“原来古人这么聪明!我们也能用数学解决大问题。”学生兴奋地说。
王倩认为,跨学科学习不是“大杂烩”,而是以真实问题为起点,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
赵劲松: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数学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安徽省优秀教研员赵劲松,带学生走进《洛书》,从古老数阵中找规律、悟对称。“我们中国有了不起的数学智慧。”他说,“国数课,是给孩子一个更宽广的数学世界观。”
![]()
柏继明:手是第二个大脑
“平民专家”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孩子们舞动手指,在动手中理解抽象概念。“别小看动手,那是思维在悄悄生长。”她说,“数学可以很朴素,也可以很深刻。”
![]()
徐斌:无痕的教育,有痕的成长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州大学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斌,教《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不教步骤,只引导孩子“看见”数量关系。学生从“看不懂”到“我会画”,思维悄然进阶。“教育如水,润物无声。”他说。
![]()
黄彪:百星飞天,数学也能点燃自豪感
黄彪带学生用数学分析“百星飞天”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比例,理解国家航天成就。“原来数学这么有用!我能用数学看懂中国速度。”一名男生激动地说。
黄彪说:“国数课,是让数学成为连接孩子与国家的精神桥梁。”
![]()
十位名师,十种风格,却指向同一个方向:让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可感、可思、可用的智慧。
这场教育的聚会,带给老师的不仅是方法与灵感,更是一份信念:每一节课,都可以是一次思维的冒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思考的主角。带着这份秋日的收获,愿更多老师回到课堂,轻轻说一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数学吧!”
摄影:陈鹏飞
编辑:孙彦晗
二审:董慧慧
三审:张雪丽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