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陷入过这样的困境?
同事搞砸了工作,烂摊子却甩给你,你碍于情面,只能熬夜加班替他收场;朋友欠了钱迟迟不还,你不好意思催,反而自己省吃俭用,过得紧巴巴。
有时候忍不住会反思,善良的我们,为什么烂摊子越接越多,活得越来越累呢?
有句话说得特别清醒:
“成年人最耗费心力的,不是处理自己的事,而是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明白,真正的成熟,应该有原则,懂得“谁的碗谁洗”这个最朴实的道理。
![]()
01
守住自己的课题,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林娜,曾被她闺蜜的“情绪依赖”折磨到差点崩溃。
她的闺蜜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一和男朋友吵架,就立刻给阿雅打电话,哭诉抱怨,一说一个小时。
阿雅每次都耐心倾听,像个心理医生一样帮她分析、劝解。
可挂了电话没多久,闺蜜和男友火速和好,两人没事了。搞得林娜很压抑烦躁,连设计稿都画不出来。
后来,林娜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忙得焦头烂额。闺蜜又打电话,林娜彼时正在改图。
![]()
她第一次打断了对方:“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我正在赶一个很重要的项目。你可以先自己冷静一下,我这边真的无法兼顾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虽然那之后闺蜜和她疏远了一段时间,但林娜却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她终于可以专注地做自己的事,不再被动地成为别人情绪的回收站。
《被讨厌的勇气》里说:
“一切人际关系的烦恼,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别人的情感纠葛,是他自己的功课;别人的负面情绪,是他自己的心魔。你的善意,可以是递上一杯水,但绝不是替他跑完整个马拉松。
把属于别人的碗,还到别人手里,是对彼此边界最大的尊重。
![]()
02
厘清你的责任,不背无谓的“锅”。
作家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时,曾提到一个细节。
他在海关做公务员时,有个同事负责报表经常出错。每次被领导发现,这位同事就装可怜,说自己家里有事、心情不好。
办公室里的老好人们,总会站出来替他打圆场,甚至主动帮他把报表改了。久而久之,这位同事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把别人的帮助当成了理所当然。
只有当年明月从不插手。
![]()
有一次,又是这位同事的报表出了大错,可能会影响整个单位的考核。领导大发雷霆,同事又想故技重演。
当年明月平静地对领导说:“这份报表,签字的人是他,录入的人是他,审核的人也是他。流程上,这完全是他个人的责任。”
那一次,犯错的同事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被调离了核心岗位。办公室的风气也从此为之一清。
很喜欢一句话:
“善良,如果失去了原则,就会助长恶意。”
在责任的划分上,最忌讳的就是“和稀泥”。一味地大包大揽,只会让犯错的人有恃无恐,让守规矩的人寒心。
分清“你的碗”和“我的碗”,是谁的失误,就由谁来承担后果。这才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得以公平公正、良性运转的基础。
![]()
03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的命运。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商业故事,讲的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他早年接手濒临破产的日航时,发现公司内部存在大量“啃老”的员工。他们仗着自己是老员工,工作懒散,却拿着高薪,是公司巨大的包袱。
很多人建议稻盛和夫,为了稳定应该慢慢来,给这些人留足情面。
但稻监盛和夫没有这样做。他直接推行了一套极其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贡献,都量化到了极致。
![]()
结果那些混日子的老员工,要么主动辞职,要么为了保住饭碗,开始拼命工作。日航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有人说稻盛和夫太“狠”,不近人情。但他自己却说:“如果我为了照顾少数人的安逸,而让整个公司沉沦,那才是对数万名努力工作的员工,最大的不负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必须承担的后果。
有时候,真正的善良,不是伸出援手,而是逼他自己站起来,迅速成长。
![]()
作家刘震云说:
“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个‘自作自受’。”
“谁的碗谁洗”,这看似简单粗暴的几个字,背后藏着高级的处世智慧。
它让你守住自己的边界,不再为别人的情绪内耗;让你厘清自己的责任,不再背负无谓的重担;让你放下拯救的执念,尊重每一个独立的灵魂。
当你真正拥有了这种心态,你会发现人生清爽了通透了,也强大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