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杭州游客宋先生和张女士开车到湖州安吉县天荒坪小岭头游玩,把车停在一片荒地上。
等他们准备离开时,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一名中年妇女突然用杆子拦在车头,张口就要100元停车费!
游客懵了:这地方既无收费标识又无管理人员,哪来的天价停车费?
更魔幻的操作还在后面。
当游客拿起手机录像取证时,这名妇女瞬间化身忍者,用雨伞死死挡住脸,嘴里还喊着:“你不要拍,拍照犯法的,我拦车不犯法!”
她理直气壮地宣称这土地是我私人的,并强调每个人来都付钱的。
游客报警后,民警到场调解,最终结果是,游客妥协支付50元才得以脱身!
事件曝光后,各部门的回应更让人啼笑皆非。
派出所表示这是“私人土地纠纷”且地处两镇交界;文旅局称“没有执法权”;乡镇政府则直接甩锅“打110了就以公安处理为准”。
合着游客成了皮球被踢来踢去,而那个神秘的“伞姐”至今身份成谜,仿佛从荒地里长出来的收费员!
![]()
网友总结出全国乱收费的经典套路:先是村民自发设卡,美其名曰管理费,被曝光后官方火速定性“个人行为,最后祭出万能背锅侠临时工或者第三方派遣,整改通告一发,风波就此翻篇。
更讽刺的是,这种乱收费的违法成本低到令人发指。
根据国务院专项行动披露,2025年整治的乱收费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35亿元,但平均到每个案例可能只是轻微处罚。
对比游客被强行索要的100元,违法者简直是在用买菜钱博取高额回报!
有网友犀利指出:“今天罚500,明天赚5000,这种生意换我也干!”
而监管的“运动式执法”更是助长了侥幸心理。
专项行动期间轰轰烈烈,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
正如某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坦言:“村民自发行为我们管不了”。
这句话暴露了基层治理的软肋,面对法不责众的潜规则,执法者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结果就是,游客今天投诉成功,下个月换个地方又能遇到新的“伞姐2.0版”。
![]()
最让网友炸锅的,是民警最终调解让游客付50元的结果。
这波操作被吐槽为“合法化敲诈”,难道黑车司机会因为警察说“便宜点吧”就变成正规出租车?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人民警察法》,民警有责任制止明显违法的行为。
村民的行为若真如其所称“土地是私人的”,则涉嫌违反《土地管理法》,若土地为公共资源,则更可能涉及寻衅滋事。
民警的调解本应依法明确责任,而非各打五十大板。
有律师认为:“如果报警的结果只是让勒索打个折,那要出警费是不是也得AA制?”
这让人想起罗翔教授常说的:“正义不能妥协,否则法治就成了交易”。
游客的50元看似解决了纠纷,实则践踏了两个原则,一是公共资源不容私有化侵占,二是执法权威不容讨价还价。
今天村民可以拦车要钱,明天是不是能拦路收呼吸费?
当执法者用“和稀泥”代替法律准绳,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