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最近很多经济数据都出现了大滑坡,跟二线城市的差距减小了。
首先看房价数据,大家都说一线城市永不跌,但现在看这些核心资产该跌还是得跌。而且大家不知道的是,现在一线城市房价开始补跌了,跌幅非常猛,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一线城市环比跌幅在1.3%左右,而全国平均水平在1.2%左右。
![]()
首先看北京,环比下降1.3%,仅仅好于全国47%的城市。
![]()
上海环比下跌1.3%,仅仅好于全国38%的城市。
![]()
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关注各大城市的房价。一线城市(尤其是京沪)的房价在今年以前,其实抗跌性是明显强于全国的。但是今年以来,尤其是最近半年,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崩盘了,每个月的环比都下跌1.3%左右。
房价的崩盘,除了因为泡沫比较大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的崩盘。
首先看最直观的GDP数据,这个数据虽然槽点很多,但是也可以勉强作为参考。北上广深的GDP增速明显弱于全国,在GDP排名前十的大城市里面几乎是垫底的存在。都说一线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引擎,至少这几年看来有点熄火了。
![]()
再看一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也是出现了大滑坡。北京上半年社会零售额增速为-3.8%,全国倒数第一。上海为1.7%,也是倒数的水平。其实从去年开始,一线的消费就出现了大滑坡,灰头土脸的一线中产们,在这轮经济下跌中受损最严重。
![]()
如果说社零还比较抽象,那么汽车销量和餐饮消费就跟大家息息相关了。京沪今年上半年在这两项消费上都是负增长,也证明北上的中产们消费能力的大滑坡。
![]()
那么一线城市为什么出现大滑坡呢?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一线城市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之前一线城市强在哪里?强在大量体制外的高薪就业岗位。
疫情前,北上有一堆年薪50~100万的中产,这也是支撑起大几百上千万房价的本质,甚至也是区分一线跟强二线最核心的差距。如果不考虑工作的话,北京上海跟成都重庆相比,能有多少优势?京沪有的娱乐活动(动漫节、商场、艺术展、酒吧等),成渝也有。京沪有的教育医疗资源,成渝虽然差一点,但也够用。京沪有的高楼大厦、地铁基建、豪宅小区,成渝也不缺。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量体制外高薪岗位没有了。如果只看体制内的工资,京沪的优势并不大,甚至可以说跟强二线没有区别。如果考虑到房价的话,那可以说根本毫无性价比。
这轮经济下行,影响更大的是这群高薪中产,普通人受到的影响反而小一些。很多高管,之前年薪七八十万,如果被开了,再找工作可能就只有三四十万了。而年薪十几万的人,就算公司倒闭了,再找一个十几万的工作也不算难。
我们看不到京沪真实的管理人口数据,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这个数据一定是减少的。大量高薪岗位的消失,让京沪的性价比快速下降。当然如果经济持续现在的状态,在市场化的作用下,京沪的房价也会跟着下降,缩小跟强二线城市的差距,直到动态平衡。
建了一个知识星球,里面会有我关于经济、房产、时政、职场、未来趋势等内容的分享。可以通过公众号单篇付费,也可以直接加入星球,大家内部讨论。
建了粉丝群,欢迎加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