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降低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领跑者,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在美西方气候政策出现倒退之际,中国的领导力增强了全球气候合作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中国在气候领域的成绩与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中国将继续走兼具增长活力与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
作者:巴勒乌·德米西
(Balew Demissie)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副教授
中国日益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援助模式以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与传统的发展援助往往附加政治经济条件不同,中国南南合作强调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条件与互利共赢。这一合作框架使伙伴国能够保持对发展项目的自主权,建立基于平等而非依附的伙伴关系。
埃塞俄比亚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受益者。中埃合作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包括工业规模扩大、基础设施现代化、科技进步和城市转型。
中国南南合作的显著特色在于其需求导向和自主发展原则。相关合作直接呼应伙伴国自主确定的发展重点。在埃塞俄比亚,中埃双方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共建了工业园区,实施了基建项目,发展了技术合作,确保它们与埃方发展战略紧密契合。中国的合作方式融合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商业合作,在兼顾项目可持续性,并与埃方的长期战略规划保持协调的同时,提升当地的专业能力。
中国还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强调问题导向型发展。在国内实践经验和全球绿色增长承诺的基础上,南南合作项目正着力提升气候韧性,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完善绿色融资机制。在埃塞俄比亚,这些举措推动了绿色技术融入工业和城市建设项目,增强了对气候风险的抵御能力。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南南合作模式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制度支撑。中国政府支持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如今规模增至40亿美元,已支持包括能力建设中心、有机农业倡议和专业技术援助在内的多项计划,展现了中国超越资金援助的全方位支持。此类制度安排强化了埃塞俄比亚等伙伴国家的治理结构、政策制定能力和人力资本建设。
中埃南南合作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工业发展领域。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工业园及其他经济特区扩大了当地产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埃方借鉴中国在经济特区设计管理方面的经验,建设了自己的产业集群,吸引投资,提升出口潜力,培育创业精神。仅阿瓦萨工业园就直接促进了3万多人就业,其中多数为女性,彰显了南南合作产业政策下的社会经济包容性。这些合作项目促进了劳动者技能提升、技术转移和产业链整合,为埃塞俄比亚经济韧性注入了持续动力。
深刻改变了埃塞俄比亚面貌的还有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参与投资的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将两城通行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促进了贸易、物流和区域融合。由深圳地铁集团运营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交通系统总长34公里,设39座车站,构建了缓解拥堵、支持可持续出行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土集团实施的亚的斯亚贝巴智慧城市项目,集道路升级、智能技术与公共服务于一身,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埃塞俄比亚城市规划者与国际领先的实践经验有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生动诠释了南南合作如何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效率,吸引投资,改善民生。
同中国进行的南南合作还强化了埃塞俄比亚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艺术与科学博物馆,现已成为教育、数字创新和理工科能力建设的重要枢纽。它提升了学生和专业人士的科学素养与技术专长,为人力资本的长期发展注入了动力。在中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还建设了地球观测卫星和地面站,空间技术能力得到增强,提升了对洪水、干旱等气候灾害的监测水平。这些技术合作项目强化了治理能力、防灾准备和环境规划,同时为研究和基于数据的决策创造了可能。
![]()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期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倡导国际机构中更加公平的普遍代表性,旨在推动多极化国际秩序,增强“全球南方”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南南合作。该倡议秉持的五大核心理念——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和行动导向,与南南合作的目标高度契合。通过对接该倡议,埃塞俄比亚不仅能从双边发展援助中获益,更将借助促进全球治理参与、资源公平分配及发展中国家知识共享的合作框架,实现新的发展。
为使中埃南南合作的成效最大化,建议未来采取以下战略方向:首先,应通过可再生能源、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农业等倡议,深化绿色主题合作,引入环境社会治理指标,提升问责机制与长期可持续性。其次,建立更加透明的援助管理体系与基于数据的评估机制,强化制度协调与监测效能。第三,拓展能力建设计划,涵盖工业技术转让、专业技术培训、卫星与城市规划项目及研究合作,使知识共享制度化、人力资本优质化。第四,通过中国、联合国机构与埃塞俄比亚三方合作,整合资源与专业知识,实现更全面深入的合作成效。最后,将南南合作项目与国家发展计划、《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精准对接,确保与国家、地区和全球发展蓝图同频共振。
总而言之,从工业基础设施到科技创新,再到人力资本建设,中国以尊重主权、互利共赢、绿色发展和制度创新为基石的南南合作模式,为埃塞俄比亚和中国切实带来了互利共赢的成果。埃塞俄比亚将继续深化中埃合作伙伴关系,善用多边框架,持续巩固并拓展合作红利,为21世纪包容、韧性且注重实效的南南合作树立新标杆。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A catalyst for Ethiopia's developmen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杜娟 栾瑞英
编辑:张钊
![]()
![]()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