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西贝六七千万咨询费,然后怂恿西贝老板贾国龙去和罗永浩“干架”?
西贝老板贾国龙大战罗永浩时,发微博让贾国龙“勇往直前”的华杉,是中国“最贵营销公司”华与华的老板。西贝和它2013年就开始合作了,十年花了6000多万,华杉还说这两年要把咨询费给西贝涨到每年2000万。
![]()
怂恿贾国龙还不是最抽象的,更抽象的是,当年居然是贾国龙追着华杉求合作的。俩人头一回见面时,贾国龙和华杉说,我是定位理论(营销专家艾·里斯提出)的信徒,如果你也是,咱们就合作,不是就算了。华杉回了他仨字,我不是。没想到贾国龙腾一下站起来了,我懂了,你嘴上说你不是,但你是,我们合作吧。
事后华杉感慨,贾老板的逻辑太感人了,但是看在钱的份上,他没有和贾国龙争论。
华杉说过,中国没人比他更懂平面设计,自己二十年前的设计现在还超过所有人,聪明的老板砸锅卖铁都应该找他合作。有记者问他如果是苹果约你聊合作,你咋说?华杉说,先把咨询费打过来再说。当老板的这么横,华与华是真有东西呢,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今天,圈内师老师就带大家看看,华与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1
如果单看历史战绩,成立于2002年的华与华确实有点东西,有很多小时候抱过你的广告都是它做的,比如小葵花妈妈课堂、蓝瓶的钙,汉庭、华莱士、海底捞、东鹏特饮都是它的客户,当然,它这几年最牛的创意那得是雪王的这个形象和这首洗脑广告歌。不夸张的说,没有中国人的生活可以绕开华与华的广告。
![]()
细看华与华的设计,会发现它家过去20多年就只打一招,无论广告还是logo、标语,走的都是亮瞎眼的魔性洗脑风。华杉管这种风格叫“超级符号”,他觉得广告设计得再好,不能让人记住、提高销量都是扯淡,而这种“土嗨风”最大的好处就是醒目、有记忆点。
华与华这套玩法在以前确实屡试不爽,2003年,给田七牙膏拍了只广告。广告里的人在合影时不停地喊田七,喊到后来很多人在拍照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开始用田七取代喊茄子,硬是把一个原本不出名的小品牌,喊成了年销售额超过10亿的中国驰名商标。
其实这种设计不是华与华独创的,20多年前,中国商业广告刚起步,大家普遍没啥审美概念,电视上都是这一类的广告,什么“孝敬爸妈脑白金”,“恒源祥的羊羊羊牛牛牛”,“我要O泡我要O泡”,只不过后来很多公司审美升级了,都放弃这种设计了,华与华却觉得既然有用干嘛换呢?它们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要发扬光大。
2
有人在机场、电梯里看到过这张广告吗?
![]()
画面上这俩人就是华杉和他的弟弟、华与华另一位创始人华楠。2008年后,华与华开始在机场、车站、飞机杂志上投放这份广告,最初很多机场也嫌弃这个设计,拉低了整体的格调,但是华杉坚决不修改,他觉得兄弟俩的脸就是超级符号,放到一堆广告里是最显眼的。
他说的也没错,贾国龙当年就是在飞机杂志上看到了这个广告,一眼就在一众奢侈品、豪车当中,看到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这才有后来的霸道总裁强制爱的戏码。
成功案例多起来之后,找上华与华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效率,华杉立了几个规矩:华与华不接受和其他广告公司比稿,不信我们就拉倒。品牌想和华杉面对面聊,得先签合同掏钱,一年600万的咨询合同签好了,他才肯出面,据他说,很多市值千亿万亿的上市公司CEO想见他,都被他拒了。
一个冷知识,中国市值到达过万亿的公司总共就十几家,除了宁德时代一家民企,剩下都是中石油、工商银行这样的央国企。海外市值过万亿的公司也并不多,要么是微软、苹果这些大科技公司,要么是沙特阿美这样的巨无霸石油公司。也不知道是哪些公司的CEO,曾被华老板拒之门外?
![]()
3
但反正话已经说出去了,其他的客户就更觉得华与华有东西了。现如今,华与华的年收入有3、4亿,按600万一年算,固定客户至少有三四十家。那付不起600万咋办呢?没关系,华老板贴心地把营销理念写成了书、做成了课,方便更多粉丝学习超级符号。比如说他弄的那个课,一期招30个学生,每个人的学费是3天9万9,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二期赚了好几千万了。
不过,连库克见他都得先打钱的华杉或许没想到,他引以为傲的营销模式有朝一日也会失灵。
最近10年,很多靠华与华营销火起来的品牌都陆续翻车了:2014年后,田七牙膏的母公司因无序扩张陷入到资金困境,不仅牙膏停产了,连田七这个品牌都被拍卖了;当初和华与华合作密切的三精制药,由于缺乏新的拳头产品,10年前就淡出了大众视野,如今已经转行做美妆了;足力健老人鞋刚和华与华合作的时候业绩也翻了好几倍,可如今却深陷债务问题,今年开始跨界卖水饺了……
这些华与华的忠实客户们先后翻车可不是啥玄学,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好“赌”。
2002年,田七牙膏的销售额只有6800万,但它的母公司却在2003年拿出2个亿在60多个电视台投广告。三精制药十几年前每年的营销费同样高达好几亿元,是公司净利润的两倍。足力健前些年每年也要在广告上投入好几亿,大大加重了财务压力,使得公司不得大力举债发展。
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华杉一样,都是90年代就开始闯荡社会了,那时候,国内消费者心智都不成熟,一个品牌火不火,很多时候不是靠产品质量,而是取决于你打了多少广告。老师之前说过的小霸王、波导手机都是靠不停在黄金时段投广告,成功被消费者记住的。而由于这种成功模式太过简单,所以很多企业对营销的重视都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甚至不惜透支公司的未来。
就是因为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让它们和华与华完成了双向奔赴,希望靠极致的符号刺激和重复的听觉轰炸来走捷径,绕开产品精进和品牌建设这些需要时间积累的操作快速完成收割。换句话说,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和一大批想要赚快钱的企业,共同成就了华与华过去20年的辉煌,以及华杉没人比我更牛的幻觉。
但是现在的消费市场,早就不是谁的声音更大,谁就更吃香了。如今的年轻人在消费的时候越来越重视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对华而不实、过度包装都越发反感,如果产品本身不够硬,只想着靠符号做营销吸睛,根本无在市场上立足,而如果再遇上企业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营销态度,只会进一步反噬品牌。
可华与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的到来,依旧我行我素。
4
2019年,华与华给快餐品牌老娘舅设计了一个巨丑的logo,一个碗里放个舅字,方案一出,立马掀起一片骂声,甚至有知名设计师直接在朋友圈开喷说干嘛不直接在碗里放坨屎?
![]()
但华杉却不以为然,甚至还亲自写文章回怼,引用了老子、维特根斯坦等一堆哲学家的观点,给批评的人扣了一个文化自卑的帽子,还登味十足的问别人:我能让品牌的业绩提升,你们能吗?可事实是,老娘舅的生意并没有因为别具一格的logo而变好,这两年业绩反而开始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更是血亏4000万。
老娘舅的争议只是一个开始,最近几年,华与华在营销翻车的路上一去不回头,不是被网友嫌弃给品牌设计的logo辣眼睛、没有购买欲,就是频频陷入抄袭、虚假宣传的争议里。
![]()
蜜雪冰城的爆火,算是华与华最近几年为数不多的正面案例了。但平心而论,营销对于雪王更多是锦上添花,它能做成全球奶茶一哥,本质上还是因为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不是因为那首套着美国民谣调调的你爱我我爱你。要是换成某些个“主理人咖啡”,你让周杰伦来唱主题曲也火不起来。
可华与华却错把时代的馈赠与雪王自身的硬实力,当成了自己的本事,任凭网络上争议再怎么多,华杉依然不为所动,还非常自豪地和媒体说,他20年前的设计都比现在所有中国人的牛。而这份傲慢埋下的雷,也最终在这次西贝事件里被彻底引爆。
5
要我说,西贝的公关今天才翻车,已经“很晚”了,它这几年鼓捣出来的雷点实在太多了。就不说预制菜那些争议,贾国龙夫妇还一直拍视频宣传,西贝蒸米饭的方式是和日本米饭仙人学的,所以更加好吃。这都2025年了,但凡你夫妻俩多上上网,也应该知道这种意林式的宣传已经被网友嫌弃成啥样了,现在某某仙人都和专家、大师一样,成草台班子的代名词了,你咋还当个大红花戴胸前了呢?
更别说前段时间西贝那一连串的“七岁毛毛哭着闹着吃西贝”、“服务员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顾客我和西北同生死”的骚操作,全部都是让人怀疑西贝智商的反向公关。要是这些公关内容华与华参与了策划,那我真的建议贾国龙申请一下仅退款,实在不行下载一个国家反诈APP呢。
![]()
而那边华杉的操作更加魔幻,在骂完罗永浩后,因为罗永浩说要曝光华与华的黑料,立马就跑过去给人家道歉,这不是在疯狂背刺贾老板、顺带再打了其他客户的脸吗?
一场本可以大事化小的闹剧,在两个自信过度男人添油加醋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画蛇添足的疯狂作死下,终于搞成了一个对西贝和华与华各自负面影响力最大的结局。
所以现在回过头看,华与华到底牛不牛呢?
的确我们不能因为它今天的翻车就否定它过去的成就,曾经的华与华嗅觉足够敏锐,是那个年代营销企业的代表,精准捕捉并放大了市场经济初期,品牌对于“被看见”的需求。它的超级符号方法论,在行业普遍稚嫩、信息不那么透明的年代,确实能打,也的确帮助过一众品牌完成了最初的知名度积累。
但这种成功与其说是华与华和这些品牌有多厉害,不如说是它们踩中了时代的风口。可惜这种属于时代的成功模板,往往也只能成功一时。正因如此,品牌方才需要营销公司做为桥梁,去倾听市场和消费者的声音变化,而不是一直高高在上地给用户们上课。
从西贝的事件来看,华与华比自己的客户更先脱离时代,那它被年轻人给嫌弃也顺理成章了。消费市场的大浪淘沙从来不会因为你曾经的辉煌就放你一马,时代会偶尔奖励那些善于发现捷径的人,但最终,它只会长久拥抱那些愿意与时俱进的实干家。喜欢给人上课的华杉,或许要在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年轻的消费者身上,交出一笔昂贵的学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