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10月26日对外宣布,他们成功试射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这事发生在10月21日,导弹飞了14000公里,在天上待了15个小时左右,还没到它的极限射程。俄罗斯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直接向总统普京汇报了这事,说导弹顺利完成了各种垂直和水平机动,证明它能绕过导弹防御系统。
普京说这是全球独一份,其他国家都没类似的,强调还需要做不少工作才能正式部署到部队里去。
![]()
俄罗斯国防部也放话说,这导弹的射程几乎无限,因为用的是核动力推进,不像传统导弹那样受燃料限制。
“海燕”从2018年就开始公开了。那年3月1日,普京在联邦议会讲话时第一次提到它,是作为六大新型战略武器之一。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从2001年12月就启动了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的局面。
![]()
开发单位是萨罗夫的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生产在叶卡捷琳堡的NPO Novator。“海燕”导弹长12米,能带核弹头,北约给它起了个代号叫“SSC-X-9 Skyfall”。
“海燕”的核动力系统在2019年2月通过了测试,预计最早2027年才能正式入役,不违反新START条约。
测试从2016年开始,至少有13次已知试验,只有两次部分成功。
2017年11月,俄罗斯在诺瓦亚泽姆利亚的潘科沃试验场试射失败,“海燕”飞了35公里后坠入巴伦支海,还得派船去回收,船上带了处理放射性物质的设备。
2018年3月1日又有一次试飞。2019年8月9日在尼奥诺克萨海军试验场爆炸,死了五个科学家,释放了放射性物质。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说那是测试液体燃料火箭的同位素电源,但专家猜是跟“海燕”相关的,可能是在回收之前掉进白海的导弹。
![]()
2023年10月,普京声称成功试射,但没得到独立验证。
直到2025年10月21日这次,才算大范围验证了性能,发射地还是诺瓦亚泽姆利亚,挪威没检测到辐射峰值,但军事情报确认了测试。
“海燕”的设计挺特别的,用小型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可能是个核热火箭或冲压发动机。启动时用可分离的火箭助推器,之后核系统接管。
![]()
重量比Kh-101导弹重几倍甚至一个数量级,所以Tu-160或Tu-95飞机带不了。
“海燕”的优势在于能低空飞行,绕过防空区,轨迹不固定,不像弹道导弹那样容易预测。专家说,虽然理论上射程无限,但实际受非核部件和液体限制,不是真无限。
美国前陆军军官斯坦尼斯拉夫·克拉皮夫尼克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导弹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家伙。
![]()
他说,“海燕”的核动力和低可探测性结合,能让它绕过反导区,在空中待16小时以上,像个空中游荡者,等命令就扑过去。
特别适合俄罗斯在遭受核或常规攻击时反击,比现有巡航导弹灵活多了。他还点出,这东西直接威胁特朗普的“金色穹顶”导弹防御计划。
那计划是美国国防部重点,打算2030年前建好,靠预警雷达捕捉固定轨迹,然后用陆基和海基拦截器分层挡。
![]()
但“海燕”能随便变线,从大西洋或太平洋弱点钻进来,美国得全境布雷达和拦截网,成本和难度都爆表,原计划得重来。
克拉皮夫尼克还说,跟2018年普京第一次公布时一样,这次试射消息可能会让西方怀疑。据公开资料显示,“海燕”主要是打高价值目标,常规雷达难探测,只有发射和助推阶段可能被卫星盯上。
俄罗斯官方强调,这次试射验证了突破防空的能力。
![]()
挪威情报部门确认了测试,但没辐射异常。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的专家马修·萨维尔认为,这导弹的耐力有限,不是无限的,受机械和流体制约。
中国军事专家秦安在卫星通讯社采访中说,这次成功不光是技术突破,还向西方发威慑信号,显示俄罗斯的战略能力。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这导弹提升了防御,维护主权,还对全球安全有贡献。
![]()
普京视察联合部队指挥所时听了前线汇报,顺带提了核力量演习,证明核盾可靠,处于最高水平。
特朗普在10月27日说普京试射这导弹“不合适”,尤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应该结束战争而不是搞核武器测试,毕竟三天前刚搞完“三位一体”核演习。
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说,已经通报美国了,还传递了普京的立场,只有建设性对话才有成果。
![]()
美国上周制裁了俄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公司,这是特朗普重掌白宫后对俄第一次大动作。
西方专家意见分歧大。战略研究基金会的埃蒂安·马库兹说,耐力受非核部件限。马克·加莱奥蒂觉得这是苏联项目的复活。
英国国防情报局长詹姆斯·霍肯胡尔形容它是亚音速、全球范围、无限盘旋的系统。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汉斯·M·克里斯滕森说,它还是巡航导弹,容易被追踪,长飞行时间反而给机会。
![]()
谢丽尔·罗弗和托马斯·康特里曼批评它像“飞行的切尔诺贝利”,风险大,“特别蠢”。杰弗里·刘易斯和德克·埃韦勒斯从2024年卫星图猜沃洛格达-20是部署地。
伊恩·威廉姆斯、詹姆斯·阿克顿和迈克尔·科夫曼怀疑俄罗斯能力,还联想到2019年爆炸。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早年要求抓紧研发,计划2025年用上。现在看来,进度在推进,但可靠性问题还在,比如核防护。
![]()
核动力巡航导弹概念从60年代美苏就研究过,但技术限停了。
俄罗斯重启是因为反导条约失效。导弹能超低空突防、智能控速变轨,高精度打击,但弹体里塞核反应堆小型化难。
这次试射时机敏感,俄乌还在打,美俄紧张。欧盟紧急开会讨论局势。
![]()
普京说不会指定特别军事行动结束时间,看军事情况。导弹分类还没定,需要建基础设施。俄罗斯强调,这是独有技术,提升威慑。
“海燕”导弹改变战略平衡的风险在,俄罗斯计划推进部署,纳入战略力量。克拉皮夫尼克坚持观点,说它能绕雷达区。
普京没进一步评论,但国防部说进入最终阶段。军备竞争可能加剧,美国得调防御策略。
![]()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背景下,这试射像个信号。导弹飞14000公里,绕北极,模拟绕阿拉斯加。测试吸取了以往教训,强化辐射监测。回收团队检查结构,数据分析推进生产。
“海燕”虽然射程长,但实际用起来,核污染风险大。2019年爆炸提醒了安全问题。俄罗斯持续投入核技术,尽管国际疑虑。
“海燕”的名字从国防部网站公开投票来,像风暴中的鸟,象征耐力。
![]()
参考资料:
1、普京:“海燕”导弹核技术可用于探月计划 千龙网 2025-10-30
2、俄罗斯试射“海燕”,背后有何考量 上游新闻 2025-10-28
3、普京:我们的“海燕”独一无二! 光明网 2025-10-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