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芜湖长江段的江面上,一场打破常规的 “跨界挑战” 吸引了全球汽车圈的目光 —— 奇瑞即将上市的纵横G700新能源越野车,没有借助任何渡轮或桥梁,仅凭自身搭载的方舟两栖系统,在众人惊叹的目光中缓缓驶入江水,最终用22分钟成功横渡1480米宽的江面,成为百年汽车工业史上首款完成这一壮举的量产越野车。
![]()
这场看似 “炫技” 的实测,背后藏着奇瑞多年深耕技术的硬实力。纵横G700的方舟两栖系统并非简单的 “防水改装”,而是一套经过上千次严苛测试的完整解决方案:核心零部件达到IP68级最高防水标准,能在1.5米深水中浸泡30分钟仍正常工作;970mm的最大涉水深度,比同级别越野车型平均高出200mm以上;双动力推进系统更是创新性地将电机动力与专用水上推进器结合,既保证了陆地行驶的强劲动力,又能在水中实现稳定操控。正如现场工程师所说:“我们不是为了创造噱头,而是要通过真实场景测试,证明中国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
而在10月18日开幕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现场,更多颠覆行业认知的技术成果集中亮相。其中,鲲鹏天擎发动机凭借48%的热效率,成为全场焦点。要知道,当前汽车市场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在38%-45%之间,每提升1% 都需要突破材料、结构、控制逻辑等多方面的技术瓶颈,堪称 “汽车工业的百米冲刺”。为了实现这一突破,奇瑞研发团队耗时5年,投入超10亿元,最终研发出 26:1超高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35%EGR率、绝热涂层技术等一系列 “黑科技”。
“48%的热效率意味着什么?”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CTO高新华博士在现场算了一笔账:“以一款年行驶2万公里的混动车型为例,相比热效率40%的发动机,每年能减少近300升油耗,按当前油价计算,车主每年能省下2000多元油费。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优化,我们有望推动混动汽车进入油耗‘1时代’,也就是百公里油耗低于1升,这将彻底改变用户对混动车型的能耗认知。”
反内卷的秘诀:不抢赛道建生态
在汽车行业 “价格战” 愈演愈烈的当下,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大会上提出的 “反内卷” 理念,戳中了行业痛点。“当很多品牌忙着降价抢市场时,我们选择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生态构建上,因为只有建立起‘技术护城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尹同跃的这番话,在奇瑞的创新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开阳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就是奇瑞构建创新生态的典型案例。作为去年全球创新大会成立的核心研发平台,开阳实验室通过 “产学研三位一体” 的协同机制,实现了从课题研究到产品落地的高效闭环。今年,奇瑞进一步启动开阳实验室战略联盟,与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多所高校签订协同创新协议,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智能驾驶、AI座舱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
“以前高校的科研课题往往停留在论文层面,很难真正转化为市场产品。” 开阳实验室负责人介绍,“现在我们建立了‘双向奔赴’的机制:一方面,高校根据奇瑞的技术需求设定研究课题,确保研发方向贴合市场;另一方面,奇瑞为高校提供实验设备、测试数据和产业化支持,让科研成果能快速进入生产线。比如与东南大学合作研发的‘伯牙之音’智能声学系统,从课题立项到搭载在星途车型上,只用了18个月,比传统研发周期缩短了近一半。”
![]()
这种 “产学研闭环” 不仅加速了技术转化,还为奇瑞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目前,开阳实验室已联合高校培养了300多名硕士、博士,其中80%以上毕业后加入奇瑞研发团队,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大会现场感慨:“期待未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想了解中国汽车创新,就到安徽来,到芜湖来,到奇瑞来。这里不仅有先进的技术,更有一套能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生态体系。”
除了产学研合作,奇瑞还通过瑶光实验室群联动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孵化基金等资源,打造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截至目前,瑶光实验室已联合100余所顶尖高校开展4000多个 “星火课题”,涵盖从基础材料研究到智能驾驶算法优化的全领域,平均每个月就有5-8项新技术、新专利实现产业化应用,成为奇瑞技术创新的 “动力源泉”。
全球化不是卖车,是建创新共同体
走进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的展厅,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28位中外院士、3万多名研发人员的身影,让 “全球化” 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奇瑞而言,全球化早已超越 “把车卖到海外” 的初级阶段,而是要构建一个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 “全球创新共同体”。
![]()
在研发布局上,奇瑞目前已在全球建立8大研发中心,未来几年还计划新增26个海外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特点,开展 “定制化创新”。“比如在北欧市场,我们会重点优化电池的低温性能,确保车辆在零下30℃的环境下仍能正常行驶;在东南亚市场,会强化车身抗腐蚀技术,以适应高温高湿的气候;在欧洲市场,则会针对智能驾驶法规,开发符合当地标准的自动驾驶系统。”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国际业务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升山解释道。
这种 “本地化研发” 不仅能让产品更贴合当地用户需求,还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去年,奇瑞欧洲研发中心针对当地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高要求,对艾瑞泽8新能源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使续航里程提升了15%,上市后迅速成为当地细分市场的畅销车型。
![]()
在技术推广方面,奇瑞坚持 “技术普惠” 理念,让全球用户都能享受到中国汽车技术的红利。以鲲鹏天擎发动机为例,这款技术领先的发动机不仅会搭载在奇瑞高端车型上,还将逐步应用到入门级车型中,让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都能体验到高效节能的驾驶感受。同时,奇瑞还与舍弗勒、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等产业链伙伴建立全球技术联盟,共同推动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和国产化,降低技术成本,让 “中国技术” 更具全球竞争力。
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户已超过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超543万,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6个KD工厂。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奇瑞用技术和品质赢得的全球信任。“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尹同跃表示。
结语:技术长跑者的胜利
从1997年成立至今,奇瑞已经在汽车行业深耕28年。在这28年里,当有的企业忙着追逐市场热点、搞 “概念创新” 时,奇瑞始终坚守 “技术立企” 的初心,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领域默默耕耘;当有的企业急着扩产能、抢市场时,奇瑞则静下心来搭建全球创新网络,培养专业研发人才。
![]()
2025年,奇瑞迎来了收获的一年:9月25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启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在销量、新能源、出口、品牌、资本市场等五大领域实现 “历史突破”,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发展的标杆。
这场全球创新大会,不仅是奇瑞向世界展示技术成果的舞台,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 “技术跟随” 迈向 “全球引领” 的宣言。正如高新华博士所说:“奇瑞的目标不是成为一家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而是要转型为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用技术创新为全球用户创造更多出行价值,为百年汽车文明书写全新的中国篇章。”
在汽车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奇瑞用28年的坚持证明:真正的成功,不属于短期投机者,而属于像奇瑞这样脚踏实地的技术长跑者。未来,随着全球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奇瑞必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