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长期以来,进出海南岛主要依靠轮渡和航空运输,尤其在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问题非常突出。未来随着湛海高铁的建设,琼州海峽区域将迎来新的交通方式。10月2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新建湛江至海口铁路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标志着酝酿已久的湛海高铁距离开工又近一步。
《公示》信息显示,新建湛江至海口铁路项目(以下简称“湛海高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线路北起湛江市,向南经雷州、徐闻至海口,以铁路轮渡通过琼州海峡与海南环岛高铁和西环铁路相连,是全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之包(银)海通道的组成部分。
湛海高铁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五大部分,分别为湛江枢纽相关工程、湛江至海口正线、轮渡部分、海南岛内海关查验设施设备和海南岛内动车设施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工期为4年。
湛江市政府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根据可研报告推荐方案,湛海高铁项目陆上正线拟按350公里/小时标准建设,估算总投资402.1亿元。其中陆上铁路及相关车站改造工程投资、动车组设施253.7亿元,港口码头工程投资41.4亿元,动车及船舶购置费107亿元。
2003年之前,海南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往来交流主要通过海、空两种方式,直到2003年1月,海南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通车,才告别没有岛外铁路贯通的历史。但由于线路标准较低、客运班次少等因素,粤海铁路没能成为琼州海峽客运的主流交通方式。
《公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进出海南岛对外客运量达到9720万人,同比增长8%,对外交通方式中航空、车辆滚装轮渡(含粤海铁路滚装,相当于公路)、粤海铁路等运输方式承担比重分别为75.1%、21.3%和3.6%。
未来,随着湛海高铁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承担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公示》称,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游客快速增长,预计2035年、2045年进出岛对外客运量将分别达到11760万人次和14020万人次,其中,2035年和2045年铁路将分别承担进出岛旅客2833万人次和3395万人次,占进出岛旅客总量的比重增长至24.1%—24.2%。
《公示》称,现有粤海铁路难以满足中长期进出海南岛对外客运需求。同时,现有粤海铁路南港、北港火车轮渡码头自2003年1月建成投入运营至今,已连续使用22年,由于肩负着海峡运输的重任,22年期间无法得以停用进行系统养护,存在安全隐患,将会影响渡轮的正常使用和运力的发挥,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将十分不利。由此可知,湛海高铁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湛海高铁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湛海高铁过海采用“人乘船过海”方式,过海时间约为1.5小时,项目预留桥隧过海通道建设条件。
该人士表示,湛海高铁的建设,将实现海南省与全国高铁网络的快速连接,大幅缩短海南与内陆的时空距离,湛江至海口通行时间将从3—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未来,湛海高铁将与既有粤海铁路、沿线公路共同构成雷州半岛及进出海南岛综合运输通道,将进一步推动海南与内陆地区人员、信息、商贸交流,促进海南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
《公示》称,湛海高铁为琼州海峡带来了高铁这一新的交通方式,这将改变琼州海峽现有的普铁、公路、航空的客流分布格局,同时也会带来大流量的增量旅容,对琼州海峽运输的畅顺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吴婧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