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里的事,说起来总让人觉得有股特殊的味道,尤其是那些关于干部升迁的经历。
二十多年前,我在基层连队待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亲眼见过一对主官的搭档,一个是刚上任没多久的邹连长,一个是干了好几年的秦指导员。
邹连长到岗才一年多,秦指导员已经四年了,两人合作得还算默契,连队整体风气不错,官兵干活有劲头。
![]()
邹连长那时候年纪轻,才二十五六岁,就从副连直接提了正连。他在训练上特别拿手,经常被上级点名去搞示范教学。
记得他上任前,组织过一次步兵班进攻的综合演练,那次活动从准备到执行,他都抓得很细,战士们练了各种战术配合,现场效果好,上级看了都点头。
这类成绩帮他攒了不少分,让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
他到连队后,工作劲头大,军事训练和日常管理都想争上游。刚开始,大家被他带得挺起劲,但日子一长,高强度要求让官兵有点扛不住。
比如,训练科目多,管理细节严,官兵有时会觉得累,但连队成绩确实上去了。
秦指导员任职时间长,作风稳,抓思想工作准。全连八十多人,他对每个人情况了如指掌,点名从来不用册子,这点在部队里挺少见。他个子高,一米九多,看起来像个标准的军人,知识面广,待人平和,从没见他急眼,但官兵都服他。
![]()
我在那连队当排长,两年多经验,加上从院校回来,工作轻松点,常被抽去帮营部干活,这是邹连长安排的。连队发展靠主官带,邹连长和秦指导员各有长处,互补得当,连队任务完成好,考核多次在前,甩掉落后标签,邹连长还立了三等功。
2002年底,旅里搞年终抽考,连队代表营参加,五公里武装越野算最后一人成绩。邹连长在前带,秦指导员在后压,大家互相帮衬,全队21分36秒的好成绩。这事让连队扬眉吐气,两位主官功劳大。大家都觉得,邹连长任职短,升迁慢,秦指导员四年了,该轮到他了。
转眼2003年3月,干部调整来了。没想到,邹连长两年就升了,去教导队当副营协理员,转了政工岗。秦指导员四年没动。部队里这种事常见,但当时大家有点纳闷。
![]()
秦指导员没啥变化,继续干活。后来他私下说,邹连长升得快,除了能力,还会协调关系,上级帮衬多。秦指导员自己低调,专注实干,不爱拉关系,觉得成绩够了机会自然来。
没多久,2003年下半年,秦指导员升了后勤部协理员。在机关,他还是那作风,很快就站稳,一年后,2004年当了坦克营教导员。邹连长在新岗,队长老资格,作风硬,两人处得不顺。2004年,邹连长生了大病,住几个月院,然后调回老家人武部,多年后正营退役。
秦指导员在坦克营干三年,到2007年,上级认可他,交流到预备役部队,当副团两年多,2009年升预备役团政委。改革后,又干几年县人武部政委,转业后去了地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当了局长。
![]()
邹连长起步猛,但后期卡壳,秦指导员稳扎稳打,后劲足。基层干部多,机会有限,能力强还得会处事,但过度钻营有时适得其反。秦指导员那种沉稳劲,帮他避开不少坑,长期看更有利。
干部调整后,邹连长转岗,秦指导员留原位,但没耽误他干事。部队强调实绩,秦指导员到后勤部后,很快适应,领导信任他。邹连长在新单位,合作不佳,健康出问题,调走后发展平平。
秦指导员后来轨迹稳升,预备役到地方,职位一步步上。邹连长停在正营,退役早。这对比让人想,部队生涯长,急功近利不一定好,稳健实干往往走远。
![]()
基层工作琐碎,升迁看综合,能力关系缺一不可,但过度偏一头容易出岔。
现在看,秦指导员那种方式更可持续。部队改革多,岗位变动大,稳字当头才能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