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岁的王瑞森老人最近火了!这位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退休老人,在2025年10月从呼和浩特自驾到深圳参加玩车节,随后抵达海南陵水县过冬,全程近3000公里。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这样自驾游已经持续了23年,从2003年近70岁时购买第一辆车开始,他的足迹遍布全国:新疆去过2次,西藏去过3次,最北到过漠河和北极村。
老人自称遵循开慢不开快的原则,唯一一次事故是六七年前在广西因雨天路滑撞车,赔了对方几千元。
他86岁的老伴全程陪伴,并公开表示对他的车技很放心。
媒体在报道中突出了他16岁就作为抗美援朝支前人员开车的经历,试图塑造一个老当益壮的励志形象。
然而,随着报道扩散,网友们的关注点却逐渐偏离了励志故事,转向了对安全、法律和代际公平的尖锐质疑。
![]()
出乎意料的是,评论区并未出现一边倒的赞美,反而充满了年轻人的反感情绪。
最集中的吐槽是:“这代老年人吃了时代红利,如今领着高额退休金四处旅游,而年轻人挤公交都成难题!”
这种情绪背后是鲜明的对比,一边是90岁老人自驾3000公里看风景,一边是年轻人凌晨挤地铁、为几千元工资奔波。
有网友直言:“年轻人累死累活月薪五千,有些老人退休金却过万,他们还能免费乘公交、跳广场舞占场地,现在连自驾游都要上热搜被歌颂?”
更有人联系到社会现象,早高峰公交车被买菜、晨练的老年人挤满,学生和上班族反而迟到;广场舞抢占篮球场,年轻人无处运动。
这些争议凸显了老龄化社会中的资源分配矛盾。
当媒体报道聚焦诗和远方时,年轻人看到的却是代际生存状态的撕裂,一方是银发族自由出行,另一方是年轻人被困于通勤与生计。
![]()
随着讨论深入,更多细节被扒出,引发了对安全与法律的担忧。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老人称自驾23年,但直到89岁才为更新驾照重新参加考试。这意味着此前多年可能处于无证驾驶状态!
尽管他一次通过考试,但评论区仍炸锅:“交规对年龄和身体条件有严格限制,90岁高龄真的适合长途驾驶吗?”
医学数据指出,老年人反应速度、视力、认知能力随年龄下降,突发疾病风险增高。
网友质疑:“这不是励志,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冒险!万一途中突发疾病,后果谁承担?”更有人呼吁举报此类行为。
为什么社会对老年人冒险行为如此评论?
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无证驾驶23年,舆论恐怕早已炸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