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书单
![]()
教育现象的核心是:借助揭示出的意义实现自我教育;借助精神上的唤醒实现传承。
——《普通教育学:精神科学的视角(第15版)》
[德]威廉·弗利特纳 著 彭正梅 顾娟 译 李其龙 校
人文社科
![]()
“非洲潜力”丛书(5卷)
[日]太田至 总主编
徐微洁 刘鸿武 中文主编
徐微洁 朱仙颖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非洲潜力”丛书共计5卷,主要从区域研究的视角,探讨何谓“解决纷争与实现共生的非洲潜力”。该系列著作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是近年来学界关于非洲研究的重要成果。
书目:
《文化平息纷争:不完整性与拼凑的实践》[日]松田素二 [日]平野美佐 著 徐微洁 朱仙颖 译
《超越武力纷争:在相互抗衡的制度和战略之间》[日]远藤贡 著 陶魏青 黄颖仪 译
《开发与共生的夹缝:在国家与市场的变革中求生存》 [日] 高桥基树 [日]大山修一 著 金稀玉 译
《生计之道,为而不争:探究生态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日] 重田真义 [日] 伊谷树一 著 金玉英 金佳 译
《大自然的归属——如何逾越居民参与式自然保护悖论》 [日] 山越言 [日]目黑纪夫 [日]佐藤哲 樊晓萍 译
![]()
《硅谷文化》
[美]J.A.英格利希-鲁埃克 著
丁依然 董晨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人类学学会黛安娜·福赛斯奖获奖作品
硅谷有太多的记录者,但本书并不追踪热点写公司故事,也不呈现“哪个创业项目成功了”。作为一个用25年时间追访300多位工程师、创业者、移民、家庭和跨国公司员工的人类学家,作者试图呈现一个被高科技深度渗透的社会:他们如何在“工作即生活”的节奏中平衡家庭与自我?他们如何在全球流动中重建文化身份?平台经济、社交媒体、物联网、远程办公……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数字生活方式,早在硅谷人的日常中被实验、冲突、妥协与再造。
这不是一本关于创业神话的书,而是一部关于技术如何改变日常生活的文化民族志。它为理解当下中国的数字社会提供了独特参照。
![]()
《格伦费尔塔楼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英]彼得·阿普斯 著
崔航蔚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14日凌晨,伦敦格伦费尔塔楼陷入火海,72人丧生,这场被称为“英国21世纪最严重的住宅火灾”,撕裂了英国社会的治理幻象。这本深具冲击力的调查著作通过对话调查档案、技术标准、法律文书与灾后听证,展现了国家、资本与公民在灾难治理中的复杂交错关系,构成对“可预防灾难”这一概念的深刻批判。
本书不是关于“火”的书,而是关于火如何在制度中生成、在技术标准中被忽视、在社会结构中指向特定人群的书。它呈现了灾难社会学中的核心命题:所谓灾难,并非自然事件的必然后果,而是社会系统对风险的管理失败和权力分配失衡的产物。
文学艺术
![]()
《故乡人》
薛忆沩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继“深圳人”系列后,
当代著名小说家薛忆沩最新短篇系列!
擅长以虔诚、真挚的笔调描绘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视角细微,结构考究,语言机敏。
“只有那样的好奇和诚信能够推动‘故乡’的重建。”
“故乡人”系列收录“故乡”“海燕”“初恋”“‘国脚’”四部小说,代序开门见山点明小说的精神内核,以作者交稿为始,以母亲的博闻强识、豁达聪明为终,字里行间充满对母亲的爱与赞美;“我”与母亲偶然一次回湘参加追悼会的经历,似乎可以视作对哀悼故乡的开始;手抄的《海燕》,在三十五年后,跨过大洋彼岸,牵动“我”在九十岁的人生十字路口获得新生;一个偶然神奇的夜晚,朋友痛失初恋,而“我”则与他成为命中注定的正式的朋友;两次世界杯串联起了表舅的起伏人生,死亡、时间、爱情、命运,他的远大志向中混杂的是不可思议的苦果……
这是一场充满深情与怀念的对故乡的“重建”之旅。在不长的篇幅里,薛忆沩笔下对故乡人、事的回忆,与故乡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事迹相互回响,是对过去故乡的怀念、对情谊宝贵的赞美,展露出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高超的叙事技巧。
![]()
《爱的戏剧:莎士比亚与我们》
张沛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供了一种阐释莎士比亚爱欲主题的独特思路。
本书解读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欲”主题,纵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的各个阶段,兼及其作品中不同的文类和剧种,呈现出“爱欲”主题在剧中时空和剧外时空历经四季往复、成住坏空的“爱的戏剧”。同时,本书以一场未完的莎剧场景为序幕,以一场未竟的阐释学史论辩为终曲,作为开放结局的“戏外戏”、“戏中戏”,构成了连缀全书——也是面对每一位读者/观众——的关于爱欲知识及戏剧-文学意义的真实性的追问。
![]()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欧洲政治》
伍维曦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带您重新解读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
探索音乐与政治的隐秘对话,
让历史中的浪漫音符焕发当代意义。
本书围绕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核心观念“浪漫主义”展开,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均与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有关,这些部分既是相对独立的微观音乐历史场景,又是在方法论和视域上彼此关联融通的有机成分。作者通过对几个重要的个案(风格、作品、文艺思想、机构与事件)的透视与分析,结合音乐风格史与音乐思想史,运用中国当下音乐生活的经验,对于那些几乎成为教科书式定论的研究对象进行再诠释,从而揭示其与当时社会思潮及观念的关系。
教育心理
![]()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3-2024年)
——教师待遇保障》
李廷洲 王亚男 吴晶 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3—2024年)——教师待遇保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队伍建设年度进展报告”,基于统计数据描绘了2023—2024年各级各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事业发展形势和进展,综述了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标志性的政策举措等,并对本年度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观点做了综述。第二部分为“教师地位待遇研究主报告”,基于调查数据,呈现了教师地位待遇的整体形势、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有关建议。第三部分为“教师地位待遇研究专题报告”,从10个角度回答了教师地位待遇的关键学术和政策议题。
![]()
《从育人蓝图到施工图: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
单明芳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台州市单明芳名校长工作室在崔允漷教授指导下研制而成,上篇呈现“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下篇汇编“学校课程育人故事”。从方案到故事,鲜活生动地铺展了国家课程校本落地的路径与创生,这是转化之道,也是教育信念与实践智慧的燎原之火。深耕课程沃土,让“想得到的美丽”成为“看得见的风景”,最终化为师生“走得到的景点”,以课程之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绘就“从育人蓝图到施工图”的理想图景。
![]()
《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2:从设计到实施》
凌宗伟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聚焦教学设计与实施,为教师打开一扇窗,一窥教学理论的奥妙。
围绕教学设计与实施,作者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吃透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LOTIAR”教学设计框架下的设计与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艺术:提供学习支架,实现有效反馈,评课:评什么,怎么评等六个部分展开了论述,以期让教师的教学更有目的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创意。
![]()
《思辨性阅读:AI时代的教与学》
刘莘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书分为“教学篇”和“拓展篇”,致力于探讨人的能力如何在AI时代免于异化而得以发展。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主体,必须提高思辨性阅读能力,始终保持清醒,并持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教师的思辨性阅读才能带来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本书指出了当下思辨性阅读存在的若干误区,提出了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如何以思辨性阅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都是当下需要教师关注的命题。
![]()
《专题读写课:打破阅读与写作的藩篱》
徐飞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写作教学中,比教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趣味。本书呈现了教材之外的主题,如自然、生活、艺术、名著、影评、时事等,叙述了如何就这些主题进行写作教学设计,如何处理教学现场的生成等,让学生既掌握写作知识,又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提升写作兴趣。作者对写作教学的多维度尝试以及深刻反思,可以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阿根廷]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 著
刘小强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好的愿景在教育中必不可少,
因为它允许教育变革成为可能。
本书从多个层面对全球公民教育的元理论、理论及实践操作进行了阐释,是一本批判性全球公民教育学术著作,重点论述了全球公民教育的内涵、功能、发展及新动向,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启示,旨在回应当前全球范围内凸显的种种挑战。其核心目标在于倡导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富有同理心与包容精神、能够理性对话并积极推动社会变革的学习者,以促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确保所有人的权益得到尊重。
![]()
《阅读的教与学(第10版)》
王定华 总主编
[美]乔安妮·L.瓦卡 [美]理查德·T.瓦卡 [美]玛丽·K.戈夫 [美]琳达·C.伯基
[美]丽莎·A.伦哈特 [美]克里斯蒂·A.麦肯 著
王穗苹 杨锦绵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的教与学(第10版)》是面向教育者的综合性读写教学指南,它聚焦21世纪读写教育问题,秉持与时俱进理念,提供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书中强调阅读教学需打破传统阅读技能的孤立训练,主张将读、写、说、听、看视为相互关联的语言网络,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真实情境引导儿童发展读写能力,让学习阅读成为孩子享受、交流、获取知识及表达观点的过程。
![]()
《高质量师幼互动:
面向0-6岁婴幼儿的11个关键点》
[瑞士]凯特琳·沃特-拉格 夏娟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诞生于长达十余年、跨越八国(奥地利、德国、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土耳其、中国)的严谨科学研究。其核心是提炼自海量实证证据、被证明能有效提升0—3岁(后延伸至0—6岁)婴幼儿发展与学习质量的11条师幼互动“关键点”。这绝非经验之谈,而是有实证基础的科学研究。
尤为可贵的是,本书并非简单译介。夏娟博士以其对中国托育生态的深刻理解,对德语原版进行了精心的翻译和本土化调整,使其语言、案例与内涵更能引起中国幼儿教师的共鸣,直击中国托育实践的核心关切。
![]()
《社会认知:以心灵之眼理解人间万象》
[美]戴维·汉密尔顿
[美]史蒂文·斯特罗斯纳 著
陈文锋 董 妍 吴胜涛 邢 采 译
社会认知是研究人们在观察、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时如何加工、存储和使用他们所遇到的信息的科学。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不断地获取新信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将其表征在记忆中,并利用它指导自己的行为。本书探讨了这是如何实现的。本章总结了社会认知的历史根源,探讨了它与其他传统以及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先驱研究的关系。
制作:黄杨圆
关注并设为星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