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高挂,彩绸绕廊柱,重阳佳节的内蒙古林西县各养老机构里,处处涌动着暖意。全县9所养老机构联动民政、卫健、教育等多部门,开展23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800余名在院老人在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健康守护中度过佳节,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感言,勾勒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
县老年大学的礼堂内,舞台背景板上“情暖重阳乐享银龄”的字样格外醒目,台下老人手中的小红旗随旋律轻摇。78岁的王秀兰穿着艳红演出服,和20余名老年学员共同跳起歌伴舞《夕阳红》,结束后她擦着汗笑:“你看台下老伙计们拍着手喊‘再来一个’,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退休能上舞台,日子哪能不开心?”这场汇演12个节目里,《太极功夫扇》的整齐招式、《戏曲联唱》的婉转唱腔,引得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参演老人平均年龄72岁,却透着不输年轻人的活力。
林西镇敬老院的院子里,德宏文艺表演中心的演员刚唱完一段评剧,就被老人围住。考虑到42名失能老人无法出门,演员们推着移动音响走进失能生活区——81岁的张福生躺在床上,看到演员走近,立刻拉了拉被子坐直。“您爱听的《小二黑结婚》,今天给您唱段新的!”演员话音刚落,熟悉的旋律响起,张福生跟着轻轻哼唱,结束后他紧紧攥着演员的手:“这声音就在耳边,比看电视清楚多了,你们能到床边来,我真高兴!”
统部镇敬老院的活动室里,墨香混着纸香飘满屋子。长桌上铺着大红宣纸,毛笔、砚台整齐排开,5名书法志愿者正和老人一起创作。79岁的陈大爷戴着老花镜,蘸满墨汁写下“福寿康宁”,志愿者俯身帮他调整握笔姿势:“大爷,您这撇画再舒展点更好看。”陈大爷抬头笑:“我年轻时就爱写字,好多年没动笔了,今天跟你们一起写,这字贴在床头,天天看都舒心!”半小时里,20余幅书法作品新鲜出炉,有的老人小心翼翼把作品卷起来,说要送给同住的老伙伴。
林西县社会福利院里,志愿服务的身影穿梭不停。县乒协的志愿者掏出乒乓球拍,跟85岁的刘建国比划:“大爷,您年轻时打球啥风格?”刘建国眼睛一亮:“我当年可是咱镇里的‘快攻手’!”说着就抬手模拟击球动作,引得周围人发笑。一旁的理发椅上,李桂珍刚理完发,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姑娘手艺真好,头发剪得利落,我这精神头都提上来了!”28名志愿者陪老人坐在长椅上唠家常,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满是温馨。
新林镇小学的孩子们捧着贺卡和蛋糕走进敬老院时,76岁的赵大爷立刻起身迎接。10岁的张晓雅把画满向日葵的贺卡递过去:“爷爷,这是我画的,祝您像向日葵一样开心!”孩子们还抢着打扫庭院、整理房间,有的帮老人叠被子,有的陪老人读报纸。赵大爷摸着孩子的头感慨:“每年重阳盼着孩子们来,听他们喊‘爷爷好’,看他们跑前跑后,比啥都强,就像家里添了孙辈一样热闹。”
健康与安全保障也没落下。福利院的义诊区里,林西县中蒙医院的医护人员正给老人测血压,巴克救援队队员演示急救动作。78岁的郑大爷刚测完血压,医护人员就递上纸条:“您血压有点高,这上面写了少吃盐、多散步的注意事项,记得按时吃药。”郑大爷揣好纸条:“大夫讲得细,我听得明白,以后照着做,身体才能好。”县疾控中心的心理健康讲座上,投影仪里“情绪调节小妙招”的课件格外醒目,65岁的刘大妈举手提问:“总睡不着觉咋办?”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后,她点头说:“原来心情不好也会影响睡眠,以后我得多跟老伙计聊聊天。”
最热闹的要数包饺子环节。县政务服务局与统计局的30名志愿者,和福利院老人围在桌前,面粉袋、白菜馅、擀面杖摆了满满一桌。82岁的孙凤英捏不好饺子褶,志愿者手把手教她:“大妈,您这样把边捏紧,煮的时候就不破了。”大家说说笑笑,不到2小时就包好800多个饺子。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孙凤英咬了一口,眼眶微红:“这饺子有家里的味道,你们陪着我过节,我不孤单了。”
红灯笼依旧亮着,老人们的笑声还在回荡。林西县的重阳敬老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日关怀,更是当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缩影——目前全县已建成8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5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年均服务老人超1.2万人次。这份温暖将持续传递,让敬老爱老之风在草原小城常吹不息,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蒋子懿)
来源:林西县民政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