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清秘述闻三种》读后

0
分享至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史料笔记丛书”中,有一套《清秘述闻三种》,其包括乾嘉时法式善的《清秘述闻》十六卷,王家相等人撰写的《清秘述闻续》十六卷,近人徐沅等《清秘述闻再续》三卷。这三种书记录了清代由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到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一百十三科会试、乡试全部主考、同考官的姓名、科第出身、籍贯,殿试三元的姓名、籍贯,各省乡试解元姓名、籍贯,各届会试、各省各届乡试的题目,以及各省学政姓名。虽非官书,但其完备程度,也同官方史籍一样翔实。不过,这却不是一部有趣的讲掌故的笔记书,因为全书只是人名籍贯、官衔和各次考试的题目。如作为闲书来看,那自然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我架上的一套,一直没有仔细看过。去冬因应人民大学出版社之约,写《清代八股文》一书,才把这书当作重要参考书之一,仔细看了一遍,又放在手边随时翻阅核对,才真正认识这书的编纂价值。这套书所记录的虽然只是些人名、籍贯,以及八股文、试帖诗题目,十分枯燥陈腐,但不夸张地说,却是一部清代教育、科举、人事制度的总汇,如再说得形象一点:每一个名字,不也就是活跃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大活人吗?每个名字当年都以其毕生的聪明才智,潜心“八股”,以之为敲门砖,去敲科举考试,也就是功名利禄之门,如照贾宝玉式的言论,就是所谓“禄蠹”。但反过来一想,那样漫长的历史时代,那样大的国家,那样纷纭的社会,那么多的百姓,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朝廷机构,或者说没一个好的政府机构,没有不断的新陈代谢的精明强干官吏来形成核心来管理社会,那能够想象吗?因此为当时社会、当时老百姓来着想,宁可没有贾宝玉、没有曹雪芹,却不能没有这些“禄蠹”。“禄蠹”者,宝二爷对其蔑视之称也(自然这也同曹雪芹的没有功名、潦倒终生的遭遇有关。不过,这里不多论此是非,略做说明而已);如果不予蔑视,那就应称作“两榜出身”,或“正途出身”,等等。


《清秘述闻三种》书影

科举制度为清代二百六十一年政治机构补充人才提供了长期的保证;八股文又为科举制度提供了训练人才和遴选人才的有效手段;私塾教育和“四书”“五经”则为八股文训练提供了方便的场所和延续文化传统的固定教材。世界上从古至今以至未来,没有一种完美无缺、毫无弊端的制度,因而在历史中的科举制度自然不是完美无缺,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了上千年,足以证明它的生命力。以“八股文”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的制度,在明、清两代也延续了五百来年,相对来说,对于每个参试者标准是客观的,机会是均等的,录取是公平的。自然这是相对来说,不能绝对化。因为一是考官水平不同,糊涂考官常常屈了真才;二是偶然有些作弊的情况,这样使营私者反而得逞,真才实学被屈,名落孙山。但还有补救办法,即一次考不取,第二次再考,第三次、第四次……一直考到老,只要有一定文采,大体能在乡试中考中。除去运气极差,或学问虽好,却始终摸不到“八股”窍门的,那只是极少数的例外,如《聊斋》作者蒲松龄等。自然考中两榜,中个进士,的确也是很难的。正因为是相对公平的竞争,又十分困难,所以得到社会上长期的普遍公认,都认为科举考试是最隆重、最荣耀甚至是神秘的事。《清秘述闻》一书,及其《续编》《再续编》,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秘述闻》编者法式善,字开文,又字梧门,号时帆,蒙古族乌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生于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卒于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清史稿》入《文苑传》。按,法梧门原名“运昌”,清高宗为改名“法式善”,即满洲语“奋勉”之意。翁方纲序其另一书《陶庐杂识》云:“梧门姓孟氏,内府包衣,蒙古世家,原名运昌,以与关帝字音相近,诏改法式善。法式善者,国语奋勉也。其承恩期望如此。”翁方纲所说“姓孟氏”,自是旗人叶音冠汉姓,自不同于孟子的孟姓。简单说他是蒙古旗才子,由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是史学家又是诗人,家住地安门外什刹海,是明代李东阳西涯府邸旧址,号梧门书屋,并设“诗龛”,名流吟唱赠诗,即投其中,主诗坛三十年,都人谓可接迹西涯,是乾嘉之际旗人中的大名士。但他不只是吟风弄月的诗人,且又博稽掌故,勤于著述,除《清秘述闻》十六卷外,尚有《槐厅载笔》二十卷、《陶庐杂识》六卷、《存素问集》(按,疑为《存素堂集》)若干卷,并编其时各家诗为《湖海集》六十卷。法梧门自进士授检讨而后,长期在翰林院服官,又充四库书馆提调官。当时科举时代,翰林是士林最仰望的人物,翰林院是政治人物的储才馆,是学术文化的大本营,所谓玉堂清要、翰苑秘府,因而书名《清秘述闻》。


法式善像(《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首)

“清秘”二字,“秘”与“閟”通,又因《诗经 · 鲁颂 ·閟 宫》诗境,于是清代“清秘”二字,基本上成了翰林院的代称,所以专记会试、乡试考官、题目、三元的书,以《清秘述闻》名之。如果说成通俗大白话,那就是“翰林院记事”了。旧时琉璃厂有著名南纸店叫“清秘阁”,也取意于此,也许意在做老翰林的生意。辞典中“清秘”二字注,引唐人张九龄的诗:“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反过来正好为翰林院的雅称作注。实际在清人诗文中,“玉堂”“清秘”等词语,都是专指翰林院的。书前在其自序中说:

乾隆辛丑,法式善散馆授职检讨,充四库书馆提调官,凡夫史氏之掌记、秘府之典章,获流览焉。嗣后再充日讲起居注官,司衡之特命,试题之钦颁,皆尝与闻其事。又充办事翰林官,玉堂故事,前辈风流,与夫姓字里居,迁擢职使,益得朝稽夕考,儤直之暇,一一私缀诸纸尾,同馆诸先生见之,谓可备文献之征,遂分年编载,事以类从,厘为十六卷。


《槐厅载笔》书影

序言十分简洁,说清编书过程,是个有心人,此书是在工作中长期积累资料记录编撰的。《清秘述闻》和其另一部官国子监祭酒时所著《槐厅载笔》二书都是专记科举、翰苑故事的书,被当时人合并称为“科名故实二书”,有大兴朱珪和大兴翁方纲的总序。朱珪是乾隆十三年戊辰(一七四八)进士,翁方纲是乾隆十七年恩科进士,都早于法式善三十多年,是法式善的老前辈。清代科名最重辈分,与本书关系极大,这里必须先做一些说明。

科举考试制度不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而且是一种维系政治组织力量、保持政治力量平衡与团结的重要手段。这里必须从其师生、辈分、同年等关系说起。先说乡试,每届乡试,顺天、江南、江西直到贵州,共十五个省级试区,由北京外放三十名考官(正、副各十五名),到各省主持举人考试。正、副主考之外,还要临时再调派许多名同考官帮同分房阅卷。同考官阅卷看中的卷子,再呈送正、副主考审阅,决定录取与否,俗称“荐卷”。如虽同考官看中送给正、副主考,而正、副主考重阅最后未录取,就称作“荐而不售”。如同考官送呈后被正、副主考取中,那便榜上有名了。这时正、副主考与新得中举人便建立了“师生关系”,最初阅卷的同考官和新中举人也建立了师生关系,称作“房师”。新中举人甲与乙之间,也建立了“同年”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同年关系,完全不同于现在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最大不同,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极重要的“政治和权势同盟关系”。对于考官和得中者都有极现实的利害关系的。因为正、副主考及同考官不像现在主持高考的那些无权无势的穷教授,他们都是掌握着各种实权的官吏和即将做官的人。乡试之后,会试、殿试,历届考官更是由大学士、各部尚书、都御史等大官担任,这些人官既大,又都是进士出身,甚至不少是各种学问专家。十八房同考官也都是进士出身,大都是翰林院编修、检讨或各部员外郎、主事、御史等实缺京官。这样取中的新进士,便相互又建立了“同年”关系,和考官、同考官又建立了“师生关系”。新进士的起点官,是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外放各省即用知县,或是教谕,用现在的话说,一起步就是“县团级”的官,而且是有职有权的,这样“师生关系”就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关系、政治保障。新进士有做大官的老师做后盾,大官又有新进士二三百人的力量做支持,这样上下联手,一代一代,老师之上有太老师,门生之下有小门生,形成锁链式的老少几代联盟,是官场势力的结合,也是政治、文化的联盟。而且又新陈代谢的,通过考试遴选的,既起到政治上的团结作用,又避免了无标准地引用私人。亲王、郡王等王爷,贝子、贝勒,虽然高贵,权势显赫,却不能当会试主考官、阅卷大臣,等等,不能成批地网罗人才,形成各人的政治集团力量,因而权在皇帝手中,殿试三元叫“天子门生”。科举制度对清皇室的政治稳定起了巧妙的平衡、巩固作用。细说太复杂,略加解释,就更看出《清秘述闻》一书对当时及现在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作用。看上去只是一些枯燥的人名、出身、官衔,远没有一些讲掌故佚闻的笔记书看起来有趣,但就是这些人名,却织成一个清代二百六十多年的政治关系网。就当时来说,这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书,对今天研究清史来说,也是一种十分方便重要的文献。再加中华书局新版此书的编者,又把《续编》《再续编》汇编在一起,并运用新式的较科学的手段,在后面附了新编的《〈清秘述闻三种〉索引》,这就更方便了读者。许多重要科举人物,何年中进士,何年任房考官,何年放主考,何年任学台,何年任会试大主考,了解这些,便可知其在当年的人际关系网,在政治上、文化学术上的各种靠山、各种师承,这在《清史稿》《清史列传》中查不全,而在此附有“索引”的《清秘述闻》中却一索便得,岂不快乎?


朱珪像

不妨举个例子:如给“科名故实”二书写序的朱珪,赞许此书是“实事求是,文献足征,详矣,确矣”。自称是“珪无状,自年十八选馆,出入中外,三入翰林,今且岿然忝二十科之首,称先进焉。服官五十二年,每以人才为龂龂,而尤念释于翰林诸君子……”写序是嘉庆四年己未(一七九九)八月,这年他是会试大主考,其主要官衔是“吏部尚书兼管户部三库事务”,写全衔前面还要加“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南书房行走、实录馆总裁、国史馆副总裁、教习己未科庶吉士”等。他十八岁就中进士,是乾隆名臣,又是嘉庆师傅,《清史稿》有传,但要详查他与科举关系,从《清秘述闻》中很快就可排一简表如下:

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戊辰进士,十八岁

乾隆二十四年,河南乡试副主考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会试同考官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会试同考官

乾隆四十四年,福建乡试正主考

乾隆四十五年,外放福建提督学政

乾隆五十一年,江南(包括江苏、安徽)正主考

乾隆五十五年,以吏部侍郎充会试第一副主考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以吏部尚书充会试正主考

嘉庆十年,以内阁大学士充会试正主考

从上列简表中,可见他除十八岁,以类似神童的年龄考中进士外,二十九岁即以编修身份外放副主考,自此直到七十六岁,九次任考官、学政、乡会试主考,算算他该有多少门生,而且遍布全国,不断有新人补充,这样他的政治基础、联系的面有多么坚固广大。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清代科举制度,完全是把教育、考试、政治、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形成巩固的政治力量,比任何政党的结合还要自然严密。如此理解,才能理解清代的政治组织本质。清代会试、殿试后,一、二甲名次在前者,大部分入翰林院做庶吉士,进一步为检讨,再上来为编修,这等于大官训练班。几年之后,先放一任副主考,收一批门生,初步建立政治基础。再过几年,放一次正主考,再收一批门生,进一步有了政治基础。再几年外放,就是实缺道员,然后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内调就是侍郎、尚书,再进一步为大学士、入军机,朱珪就是沿这一途径升官的。其他名人如林则徐、曾国藩等也都是这样上来的,所以社会上对翰林院那样仰望。尽管翰林院检讨、编修十分清苦,但他们一是凭本事考上来的,一般都是较为杰出的饱学之士;二是他们前途远大,做大官的可能性大而快。进士名次靠后的,分各部主事,或外放县丞、知县,用现在的话说,从基层做起,那升转就极慢,部中主事、员外郎,辛辛苦苦做上二三十年,侥幸外放,不过一个知府。而编修放过主考,再一外放,就是道员,三转两转,就是巡抚,老同年不少还是知县呢;第三,外省巡抚、总督,京内侍郎、尚书,大多是当年的翰林。因而所谓“玉堂清贵”,并不是空洞的清高,而是有实际权势力量的。因而《清秘述闻》一书的重要首在于此,其次又有王家相等人的《清秘述闻续》、徐沅等人的《清秘述闻再续》。续书的编者也都是进士出身的人;再续编的徐沅、祁颂威等,虽非科举出身,但都是科举名人的后人。如祁颂威,山西寿阳人,便是光绪时都御史祁世长的子侄辈。而祁世长又是祁藻的后人。清代这样的科举世家也是不少的。“续书”和“再续书”继承法式善《述闻》的体例,一直编到最后一科,使之成为完璧,成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的完整重要文献,也是极有价值的。

再有一点,至此也略做说明,即《清秘述闻》及其两种续书中,除详细记录了各届乡、会试考官,同考官,及各省学政姓名、表字、籍贯、科第年份、官职等十分清楚、足资查阅外,还详记了历届乡、会试的题目,即八股文和试帖诗的题目。这里要指出的是:乡、会试都要考三场,每次两天,在考场中过夜。首场三篇八股文、一篇试帖诗;二场考五经:《易》《书》《诗》《春秋》《礼记》;三场对策五题。会试发榜后殿试,也是策问,所谓“金殿对策”。但是得中与否,首先决定于第一场八股文、试帖诗。要第一场决定录取的人,才调阅二、三场卷子。殿试对策,也只是会试放榜之后,分一、二、三甲名次。因此《清秘述闻》只录乡、会试八股试题、试帖诗题目,其他五经、策问题,包括殿试题一概不录。因此科举考试,从此书所记,更可看出其实质就是八股文考试。清代继承明代由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开国之初,即以八股文开科取士,其间争议很多,康熙初一度取消八股考试。《清秘述闻》所记:康熙三年甲辰(一六六四)科会试,题目是《修己以敬论》,康熙五年丙午科乡试,各省也都是策论题,如顺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江南《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等等。康熙六年会试题为《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论》。此后康熙八年己酉乡试,则又恢复考八股文。后来,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兵部侍郎舒赫德上奏折反对用八股取士,说是“徒为空言,不适于用”。但经礼部议予以驳斥,大学士鄂尔泰反对。驳斥的论点,并不否认八股是空言,却反问明清以来,国家人才未尝不是从科举八股考试产生。这是客观事实,难以否定,因此八股取士,未能废止。一直到本世纪初,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之后,才先废八股,后废科举。这已是百年前的历史了,但却留下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疑点,甚或是一个历史之谜,即以“四书”命题、破题、承题、起讲、八比、大结之八股空言,从小训练,直至考中举人、进士,这样的学习内容、训练办法、考试手段,为什么能通过考试,遴选出那么许多历史人才呢?空洞的八股文和杰出的人才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如对其没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不能用比较科学的观点予以说明,那么对明、清两代的历史认识也是模糊的。自从废除八股文之后,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谈论八股文的书,却大多也只是介绍其形式,重复前人批判八股文的议论,并不能解释这一历史疑点,这是令人很遗憾的。我在去年写的《清代八股文》一本小书中,试着用现代认识论、教育原理的观点分析,才感到最大的作用是强化限制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从幼年训练起,使之很自然地掌握一种准确、敏锐、全面的思维方法,克服漫无边际、不知如何是好、无所措手的自然状态,形成遇事处处能全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如“破题”,只要两句,但一下要把题旨分析开,引导儿童就这样去想,这实际就是从小训练儿童“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各股文章两两对照,实际也就是训练现在常说的“辩证思维方法”,是最有效地克服片面思维的手段。试想这样来理解八股文训练,该有多么奇妙呢!历史疑点可迎刃而解了。

末了再拖个小尾巴,就是法式善《清秘述闻》卷首,还有一篇江阴王苏写的序,是一篇洋洋洒洒两千余言的骈文,写得实在漂亮,有内容、有文采,如文章一开始道:

槐花时节,星衢捧出使之符;桂蕊因缘,月地讽登科之记。班连诸省,浥文露以分光;恩许三年,怀清冰而小住。撤幕之香易歇,煎茶之响难留。倘爵里之未题,将见闻之互易。

当时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科举考试、科名种种,都是怀有极深厚感情的,所以在内容枯燥的书前,却有这样动人的序。八股老手能写出这样绮丽的骈文,此可见科甲出身人的实学和文字功力。敬告翻阅此书者,千万不要忘了好好朗读一下这篇序。细说太繁,就此结束吧。

本文节选自 《云乡话书(图文精选本)》


书 名:《云乡话书(图文精选本)》

著 者:邓云乡

丛 书 名:邓云乡集

书 号:978-7-101-16783-2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 价:59.00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部抢空,人山人海!浙江第一波人出动了!马上席卷全国

全部抢空,人山人海!浙江第一波人出动了!马上席卷全国

上观新闻
2025-11-12 06:38:11
近10万人离开!全面裁人,中国钢铁厂为何始终走不出亏损困境?

近10万人离开!全面裁人,中国钢铁厂为何始终走不出亏损困境?

历来纵横
2025-11-12 16:27:02
买手机建议一步到位,2025接近完美的3款新机,512GB用到2031年

买手机建议一步到位,2025接近完美的3款新机,512GB用到2031年

科技阿维
2025-11-12 18:42:43
俄罗斯以每桶近20美元的全年最高折扣价出售石油,俄能源经济承压

俄罗斯以每桶近20美元的全年最高折扣价出售石油,俄能源经济承压

山河路口
2025-11-12 18:26:24
大难临头各自飞?"手表风波"仅5月,玲花官宣好消息,曾毅被抛弃

大难临头各自飞?"手表风波"仅5月,玲花官宣好消息,曾毅被抛弃

素衣读史
2025-11-10 16:20:13
被无数人吐槽的10个“蠢设计”,得知正确用法:哑巴不许当设计师

被无数人吐槽的10个“蠢设计”,得知正确用法:哑巴不许当设计师

Home范
2025-11-11 13:57:32
骂完就反悔?王世坚赴陆急转弯,民进党死磕能否成行?

骂完就反悔?王世坚赴陆急转弯,民进党死磕能否成行?

李博世财经
2025-11-12 10:16:03
恐龙时代的最后10分钟,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无法想象的末日开场

恐龙时代的最后10分钟,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无法想象的末日开场

半解智士
2025-11-11 23:06:22
一个母亲真能毁好几代人吗?网友:孩子的智商大部分取决于母亲

一个母亲真能毁好几代人吗?网友:孩子的智商大部分取决于母亲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1 01:15:18
汪峰也没想到,官宣恋情才1年,森林北竟走上了和章子怡一样的路

汪峰也没想到,官宣恋情才1年,森林北竟走上了和章子怡一样的路

丹妮观
2025-09-19 12:06:46
缅北女魔头魏榕:建立血牛库,别墅藏帅哥,不听话就赏“肉灵芝”

缅北女魔头魏榕:建立血牛库,别墅藏帅哥,不听话就赏“肉灵芝”

刀刃故事
2024-10-08 23:39:48
美媒提前摊牌:若台海战争爆发,中国高价买的设备可能被远程瘫痪

美媒提前摊牌:若台海战争爆发,中国高价买的设备可能被远程瘫痪

文史旺旺旺
2025-11-11 21:18:06
她最后是活活臭死的,大小便失禁,躺在自己的屎尿里,浑身烂疮

她最后是活活臭死的,大小便失禁,躺在自己的屎尿里,浑身烂疮

瑶卿文史
2025-10-29 22:05:37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壹家言
2025-11-11 15:39:27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有多恐怖?网友:简直神仙打架,句句封喉!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有多恐怖?网友:简直神仙打架,句句封喉!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20:57:21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1970年后出生的,缴够15年可以提前退休吗?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1970年后出生的,缴够15年可以提前退休吗?

云鹏叙事
2025-11-12 19:13:21
一克黄金要交150元税,金店价格已涨到1279元一克

一克黄金要交150元税,金店价格已涨到1279元一克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1 11:07:05
江苏省委召开正省级老领导座谈会

江苏省委召开正省级老领导座谈会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12 22:03:40
3次被国家队开除,退役11年后再看王濛现状,才明白李琰评价没错

3次被国家队开除,退役11年后再看王濛现状,才明白李琰评价没错

篮球国度
2025-11-12 15:05:22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05-12 10:05:25
2025-11-13 02:20:49
zhjuzhen
zhjuzhen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有限公司
1154文章数 1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春色满园,惊艳美女写真让你目不转睛!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房产
时尚
数码

教育要闻

人民网专访!陈经纶中学校长独家揭秘

艺术要闻

春色满园,惊艳美女写真让你目不转睛!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数码要闻

京东11.11办公平板成交额同比增150% 游戏平板表现亮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